COVID-19/ 320 萬人未完整接種疫苗!公衛專家提:花東長者感染率特別高

不管是自然感染還是接種疫苗,抗體保護力會隨著時間不斷遞減,因此需要藉由第四劑疫苗來強化免疫力,世界各國對於第四劑疫苗接種的政策也大不相同,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進一步分析:「台灣仍有 320 萬人未完整接種疫苗,預測每週死亡人數為 125 人。如果都接種基礎劑,死亡人數會降到 53 人;如果都打完 3 劑會降到 19 人。」

一次看懂各國第四劑施打對象

國內第四劑主要開放 50 歲以上的族群,各國開放的條件也都有所不同,以歐洲為例,許多國家已開放 18 至 64 歲民眾施打第四劑疫苗,各國開放狀況如下:

  • 開放 50-64 歲一般族群:比利時、愛爾蘭、丹麥

  • 開放 18 歲以上潛在風險族群:比利時、愛爾蘭、荷蘭、義大利、葡萄牙等

  • 開放 18 歲以上一般族群: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等

  • 開放 30 歲以上一般族群:希臘

而台灣各年齡別上接種的狀況也有所差異,6 個月至 11 歲未施打基礎劑占 72.2 %,這些兒童雖然大多數感染後為無症狀或輕症,但未打疫苗未來有可能面臨 MIS-C。12-17 歲以及 18-49 歲、50-64 歲已施打追加劑的人數分別約占 60% 、85% 和 79%,其中有 34.6% 的 65 歲以上族群已施打第四劑。

宜花東 70 歲年長者感染率特別高

會如此在意疫苗接種狀況,主要是觀察到全台六大區域分年齡層感染率,陳秀熙發現:「令人憂心現象,宜花東 70 歲以上年長者感染率特別高,明顯高於該區其他年齡層的感染率,但台灣其他區域並未出現此現象。」推測未來可能會因為醫療資源可近性不足導致死亡上升。

這時疫苗施打減少重症死亡最重要的策略,陳秀熙教授坦言:「面對 BA. 5的入侵,對於未施打追加劑、只接種兩劑基礎劑 50 歲以上民眾為高危險群,等待疫苗同時易感染中重症,應盡速完成三劑疫苗施打提升免疫保護力。」面對各年齡層該如何施打及自保也提出相關建議。

各年齡層疫苗該如何打?

統計顯示只有 28% 家長願意讓兒童施打疫苗,對於未曾感染兒童,在完整疫苗施打後大多為輕症突破性感染,發生 MIS-C 和 Long COVID 明顯減少。更重要得是,對於曾感染 BA.2 兒童若再感染 BA.5 大多屬於「輕症」感染,陳秀熙建議:「等待次世代疫苗接種,面對 BA.5 入侵同時也應加強學校、幼兒園 NPI 和通風設備。」

至於, 12 歲以上至 50 歲以下族群,社區間主要透過完整施打疫苗後築起免疫防火牆,家長最擔憂 12-17 歲施打疫苗應注意「心肌炎」等副作用,陳秀熙說:「接種追加劑發生心肌炎等副作用的機會也低於基礎劑,可以放心接種。」

而 50-64 歲族群中高風險族群可供以使用「抗病毒藥物」,還是要考慮到病患「藥物順從性」,不論是否曾經感染,施打第四劑疫苗後多為輕症突破性感染,然而若僅有基礎劑疫苗或第三劑疫苗施打則仍可能造成突破性感染。

即使已經曾經感染過的人,還是要打疫苗嗎?陳秀熙認為:「是肯定的!不論什麼年齡層,感染過都還可以再打疫苗,如此即便之後再次感染 BA.5,絕大多數都是輕症,發生長新冠、MIS-C 機會也很低。」

利用公衛數據統計發現,台灣疫苗未完成基礎劑或追加劑的年齡別分佈及預測死亡,目前仍有約 320 萬人未完整接種疫苗,260 萬人未施打追加劑,從預測每周死亡人數結果可知,未完整施打基礎劑者每周約有 125 人死亡,若加強基礎劑或追加劑施打,則每周死亡人數下降 53 人及 19 人; 而對於完成基礎劑等待追加劑施打者,若提升完整施打三劑疫苗,死亡人數從每周 51 人降低為 31 人。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抗病毒藥物也可能導致腎功能下降!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患這 3 種藥物盡量少吃

面對BA.5新思維!別再等次世代疫苗 想疫情終結要看「重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