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 年增率突破 3%,對投資人有什麼影響?了解 3 大經濟指標,讓你投資更順利!

通膨牽動各國經濟與股市走向,解讀 CPI 做對投資決策

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 2.95%,創 14 年來新高,今年 1 月又因農曆春節提前等因素,導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突破 3% 關卡,究竟這項指數是什麼?對投資人又有什麼影響?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以下簡稱 CPI)是反映與民眾生活相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變動的經濟指標,可以從它看出整體物價的漲跌。

不同國家的 CPI 所包含的項目也會有所不同,以台灣為例,CPI 統計項目分成 7 大類,包括食物、衣著、居住、交通及資訊、醫療保健、教育娛樂以及雜項,而各類別的權重也不同,且非固定,由行政院主計總處每年調整。

CPI 數據的解讀方法是用目前數值與基期年做比較,今(2023)年 1 月起,台灣 CPI 的基期年變更為民國 110 年(即 2020 年),而基期年的 CPI 指數會被訂定為 100,假設目前 CPI 指數為 130,就表示相同的商品及服務在民國 110 年可以用 100 元買到,但現在必須花費 130 元才能買到,也就表示目前處於物價上漲、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狀況。

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 Consumer Price Index,以下簡稱 CCPI)是另一個常見的物價指標,指的是剔除掉食物及能源兩類別後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因為食物和能源價格容易受季節性、偶發性因素影響,如颱風、俄烏戰爭等,因此扣掉食物類及能源類價格後的 CCPI,較能精準表達當前的物價水準。

再以台灣為例,去年的 CPI 年增率創新高,今年 1 月 CPI 年增率更衝上 3.04%,核心 CPI 則為 2.98%,差距主要來自食物類價格的影響。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資料,占 CPI 權數比 4 分之 1 的食物類 CPI 年增率為 5.66%,而食物類中的蛋類,CPI 年增率更高達 26.39%,食物類價格若持續居高不下,CPI 要降溫就很難。

CPI 影響各國升降息決策,間接造成股市波動

我們常聽到的通貨膨脹率,指的是「CPI 年增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中央銀行,如美國聯準會(Fed)、歐洲央行等,都會把通膨當作主要的貨幣政策目標,這也是為什麼 CPI 如此重要的原因。

通常 CPI 年增率連跌兩季時,會被視為通貨緊縮;CPI 年增率介於 2% 至 3% 時,會被視為較溫和健康的通膨率;若 CPI 年增率高於 5%,則表示處於嚴重的通膨。再者,CPI 的波動也是投資人需要關心的數字,因為 CPI 年增率是各國央行執行貨幣、財政政策時的參考值,影響著主要經濟體是否升降息等重要決策。

若 CPI 年增率上漲至各國央行認定的高水位,各國央行可能會採取升息政策,以抑制市場上過多熱錢的流動,這時對股市發展是不利的;反之,若 CPI 年增率下跌幅度多於預期,各國央行可能會採取降息政策,讓市場上貨幣更加流通,對股市就是有利的。

PPI 反映生產成本變化,為 CPI 先行指標

除了 CPI 之外,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以下簡稱 PPI)亦可作為衡量通膨的經濟指標。

PPI 反映的是商品生產成本的變動,其解讀方式和 CPI 相同,是以基期為基準,去衡量相同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而生產成本通常會直接反映在消費價格上,因此 PPI 通常可視為 CPI 的先行指標。不同的是,PPI 容易受原物料價格變動所影響,因此 PPI 的波動度大多較 CPI 來得高,上升和下降的速度也比較快。

由美國物價指數走勢圖(上圖)可以看出,CCPI 年增率的走勢較 CPI 年增率及 PPI 年增率來得平緩,而 PPI 年增率的波動則比 CPI 年增率來得更劇烈。

CPI、PPI 及 CCPI 皆是定期發布的經濟指標,這 3 個經濟指標不只和每一位民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透過認識這 3 個經濟指標,也可以更有效分析當前的經濟現況,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111.jpg
111.jpg

本文精采內容來自2023年3月號《Money錢》,掌握最新投資理財資訊,請鎖定 2023年6月號《Money錢》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