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eria
「胰臟炎的病人轉加護病房?你知道評估胰臟炎要看什麼criteria嗎?」主治醫師的質難自話筒的另一端襲來,我一手持公務機,另一手困蹇地翻弄內科口袋小冊,來到胰臟炎的單元,眾裡尋它,只為明曉值班深夜,能讓病人(和我)平安度過今晚的criteria。
Criteria,準繩是也,一種理應貼近法律的概念:訴條文、講規章,卻幾乎是構成醫院的最小單位。
譬如疾病的定義和丈量,皆仰賴口袋書上,一條條密密麻麻如律令般的criteria:評估胸水的Light’s criteria,講究蛋白質與乳酸去氫濃度;判斷肝癌階段的巴塞隆納臨床肝癌分期,計算腫瘤尺寸數量位置;診斷心衰竭的Framingham criteria,丈量心律心臟大小心音位置……我直盯口袋活頁小冊的書頁,「急性胰臟炎」單元靜候我的是Ranson’s criteria,加減年紀肝指數白血球腎功能鈣離子濃度……對頁的「鑑別診斷」,一張樹狀圖flowchart,疾病的邊界就順著圖上的問答,是,或否,在枝枒的末梢不斷分化。
回到病房,我反覆著探察,將呼吸心律、血液檢查、輻射顯影參照對映,腦中上演一場自外而裡,由上而下的二分法,不斷切割出相似的症狀:發燒、腹痛、胰脂肪升高,電腦斷層報告……直待拉丁符碼堆砌,字字句句,一磚一瓦,無數症狀與鑑別流程,構築成為現代醫學紛雜如樹如花的枝枒。
闔上書頁,google鍵入歐美日醫學會網站,各疾病治療,亦講求所謂Golden criteria,黃金準則。名曰「黃金」,乃取其於時間的湍流中,反覆著沖刷和淘瀝,以季以年為度,無盡地更迭、純粹。幾十年前的統合分析指出,中風後3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可有效改善神經功能。倘若延長到4小時?到4.5小時?6小時?9小時?時間不斷催化,昨日的禁忌成了明日的希望,真理的邊緣在看不見的時空無聲拓張。我輩醫者身落其後,只得倉促著步伐試圖趕上,期刊論文揭示的新標準新指引。就怕自己,也遭時間的汰換,一如舊的不純的真相。
然最費解的,究竟是職場的criteria了。
凡遇見年過不惑的主治,清一色須尊稱主任。那怕是科主任、病房主任、臨床技能中心主任,還是睡眠中心主任,單位從非重點,主任兩個字跟著我念一遍,畫線圈起來。而十來位副院長,亦不能直呼醫師、教授,需準確對應姓氏臉龐,後頭加一「副」字,見面躬揖之際,盡曰陳副、林副。學長姐升任主治後須改喚老師,院長卸任後不能再叫院長須尊稱教授。我們無聲熟稔這攸關(自身)名諱的criteria,併同診斷、治療,足教初入社會的我們,益加恓惶。
莫怪乎實習前,職前訓一堂課上,年輕主治語重心長,說要在臨床survive,說穿了就是早點搞懂各種情況的criteria。實習第三天,便聞同學中有好事者,夜半獨守病房,孜孜矻矻翻找病人資料。見有藥物不對勁,拿起公務機就去電主治醫師,喝斥道你藥開錯了啦。劑量、劑型,通通不符合國際標準的criteria。
傳言是這樣的:主治醫師回他,你說得沒錯。但恐怕,你才不懂當實習醫師的crite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