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喊話為零工加薪 助移民圓美國夢

經濟政策研究院院長謝赫茲(Heidi Shierholz)在少數族裔媒體(EMS)日前召開的討論會上表示,美國夢意味著人們可以有發展,有可以負擔的房子,在夏天有個合理的假期,可以安穩地退休,可以把孩子送到一個不錯的學校。

謝赫茲說:「我們絕對有錢和能力來實現這一點,但政策制定者們必須要行動起來,給工薪階層足夠的支持,確保每個人都有他們所需要的安全網。至於做還是不做,這是一個政策決定。」

柏克萊教授芮池(Michael Reich)表示,美國有超過1000萬包括乘車共享應用司機和送餐服務在內的零工。這些主要由移民組成的零工,常常被錯誤地分類成獨立合同工。芮池的計算顯示,這類零工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到14小時,每小時工資還不到7元。

工資如此之低的原因,芮池指出,一方面是因為新移民缺少技能和足夠的社會關係來獲得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公司會利用算法來確定會接受超低價的司機,導致逐底競爭。公司會為司機量身訂製報酬,然後把更多的工作機會給到那些最急於工作的人。

芮池呼籲將共享乘車應用司機畫定為雇員,給予他們標準的薪酬和福利。他和謝赫茲都曾在國會作證,要求將目前每小時7.25元的聯邦最低工資調漲到每小時15元。如果成功,有2700萬人將從中獲益。

美國夢有一個重要理論,就是到35歲時候一個孩子的工資收入就會超過自己的父母。華盛頓中心平等增長高級研究員柯來明(Austin Clemens)發現,在上世紀40、50年代,90%的年輕人都比自己的父母掙得多。但到了1980年以後,這個比率已經下降到50%。

柯來明說:「收入增長大多發生在已經是高薪的職業中。藍領工作的工資增長要慢得多。」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移民的收入增長要比美國出生的人要快,在過去200年來都是如此。柯來明解釋,這是因為第一代移民父母來到新的國家和遭受到的歧視,可能會很難找到和自己能力和天賦相匹配收入的工作。但他們孩子會好得多,因為移民通常會選擇有好工作和好的教育的地方。這對第二代移民來說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服務費再加小費 餐館帳單翻倍…華人火大:沒什麼服務
他們也收小費…電子支付推波助瀾 美國人有「異」見
波音公關危機擴大 否認太空人與星際飛船困在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