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趨勢下的典範轉移!東西方哲學可望殊途同歸

近年來火紅的ESG趨勢是商業世界新典範嗎?今年農曆年前的一場國際論壇,試圖透過東西方哲學的碰撞與討論,真實呈現ESG的本質與價值。

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日前舉辦「企業倫理與ESG國際論壇」,特地邀請到英國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信義講座教授 Christopher Marquis(孟睿思)來台,以「商業進化:以組織驅動永續」為題發表演說,並與台灣管理大師、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許士軍進行對談。 

孟睿思教授曾任教於美國哈佛及康乃爾大學等名校商學院,長期投入ESG領域研究,主要領域為社會創新、企業永續與中國企業發展,除國際期刊論文與哈佛商業個案發表相關著作等身之外,其2022年最新力作 ——《Mao and Market:The Communist Roots of Chinese enterprise》,更獲選為英國金融時報年度十大好書,及經濟類最佳書籍的殊榮。 

ESG對企業的最大意義是,追求一個更好的組織、更永續的組織文化、吸引最好的人才長期留在組織,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ESG對企業的最大意義是,追求一個更好的組織、更永續的組織文化、吸引最好的人才長期留在組織,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透過ESG讓世界更好」成商業新典範

許士軍教授主張,隨著社會不斷變遷,商業世界的典範已經從「追求最大獲利」改變為「透過ESG讓世界更好」,其中,尤以G(治理)最為重要。

因為過去企業只需要為股東(shareholders)賺錢,但現在必須關心各種不同的利害關係人群(stakeholders)權益,同時藉由創新來協調各利害關係人間的衝突。把G做好,就能決定E跟S該做什麼、或該如何做。 

也因此,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不敷使用,現在企業必須融合ESG、當責(accountability)、甚至是東方哲學(義利之辨、敬天愛人)等要素,加上各種創新發展來創造利潤,並逐漸成為商業世界的新典範。 

孟睿思教授也認同ESG的強勢崛起已然席捲全球,從2019年美國商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中,超過200位美國跨國企業CEO的共同宣言可見一般(要為利害關係人創造長期價值)。

但這是否成為商業新典範則尚待觀察,他以貝萊德(BlackRock)創辦人拉里.芬克(Larry Fink),去年一封致企業CEO的信為例,如果企業擁抱ESG、追求永續是為了更好的績效表現,這種心態依舊還是股東至上、追求利潤的舊思維。 

不過,他也強調,從組織管理的角度,ESG對於企業的最大意義是,追求一個更好的組織、更永續的組織文化、吸引最好的人才長期留在組織(最理想的境界是不需要人資部門);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心存ESG(責任消費),透過消費者的力量,結合非營利組織、政府、法規等不同部門,就能讓更多企業自發性實踐ESG、進行社會創新,甚至往社會企業(B Corporation)的方向前進。 

整場對談其實相當發人深省,不論是西方管理論述的由外而內(工具性),還是東方商業哲學的由內而外(思想性),兩者路徑雖然大相逕庭,但結果卻是殊途同歸;也許揉合東西方的兼容並蓄、融會貫通,才是未來真正可能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永續長」
ESG斜槓人才、永續師資在哪?淨零碳排應及早開始布局
ESG是一場騙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