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風險 央行未雨綢繆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9月21日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議後,提供的書面資料動提及應留意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可能衍生系統風險(systemic risk)。央行強調,隨全球ETF資產規模迅速成長,大量運用於債券、大宗商品、匯率等各類型資產,如果監理不慎,可能增加金融市場系統風險。 央行官員指出,ETF快速成長,主要是因為交易便利與成本低廉,全球ETF資產規模迅速成長,這種被動式投資模式的崛起,引起各界的高度關注。 其中,美國掛牌的ETF,規模遠大於歐、亞兩地,因此以美國股市為例,其中股權類ETF買賣周轉率高,規模持續擴大後,對整體市場的影響力也愈來愈大;因為股權類ETF成分股的交易價量變動趨向一致,降低原本持有多檔股票可達到的風險分散效果。 官員分析,被動式「一籃子交易」模式,造成交易價、量行為相似度提高,即交易量及報酬率的相關係數大為上升,最後就可能會發生系統風險;ETF被動式投資盛行,加上投資人羊群效應,一旦標的股票大跌,恐加深整體股市的跌幅。 央行表示,市場參與者愈來愈偏好透過買賣ETF產品,作為總經策略投資的曝險及避險工具,使得ETF成交金額比重與股市波動度呈現高度相關性,當更多人採用被動式投資時,恐導致資產評價被推向偏高的水準,若市場遭受重大利空時,愈容易引發市場跌幅擴大的滾雪球效應。 央行也提及,近年各界對ETF的疑慮升高,部分國家監理機關擬強化規範,包括挪威、日本、法國、美國等多位產官學界的重要人士均出面呼籲,應重視ETF被動式投資的可能系統風險。因此如美國證管會啟動一連串調查,促使許多監理機構均展開檢討,並著手研擬相關規範,顯示ETF後續發展及對市場的潛在影響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