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逮補2中國秘密警察 這兩人11天前才在紐約抗議「蔡麥會」

盧建旺數周前曾在總統蔡英文過境紐約期間帶領僑民參加中方動員的抗議活動,4月17日他在紐約家中被捕。(圖片來源/twitter)

4月6日,紐約的中國多省僑領才涉嫌花錢雇用「走路工」,抗議過境美國的蔡英文總統會見眾院議長麥卡錫,11天後,紐約2名福建省僑領盧建旺和陳金平遭聯邦調查局(FBI)探員逮捕,而且17日美國司法部一口氣對34名中國境內公安發出逮捕令,因為這些公安涉嫌打壓美國境內異議人士。

紐約福建僑領盧建旺與陳金平被捕

其中,盧建旺是中國僑社美國長樂公會前會長,也是美國福建同鄉會的共同主席,2周前,他曾在總統蔡英文過境紐約期間帶領僑民參加中方動員的抗議活動。

綜合美國媒體《CNN》、《美聯社》報導,4月17日早上,盧建旺和陳金平在紐約家中被逮捕,罪名是他們代表中國政府在紐約市曼哈頓設立「秘密警察局」,另有中國34名公安被美司法部起訴,因為他們在中國使用社交媒體假帳號,騷擾在美國的異議人士。

住在紐約布朗克斯區的61歲的盧建旺和曼哈頓區59歲的陳金平被指控,密謀充當中國政府代理人和妨礙司法公正。在附有刑事訴訟的30頁的宣誓書當中,一名FBI特務指控,這2名被告在中國公安部的指揮下在曼哈頓一座辦公大樓內設立「秘密警察局」。

被告涉嫌在曼哈頓開設秘密警察局

美國司法部表示,這兩名被告2022年主導,在曼哈頓唐人街附近一座辦公樓開設秘密警察局,去年秋天因FBI的調查而關閉,被告在獲悉FBI調查後刪除與中國公安部官員的手機通信,這兩人周一晚些時候在布魯克林的聯邦法院出庭。

「中國公安部以為它可以在美國領土上建立秘密的非法警察局,幫助中共輸出鎮壓和顛覆我們的法治,這真的是令人髮指。這個案例強有力提醒人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惜一切代價,讓中國人屈服於中共的意志。」FBI負責反間諜分部的代理助理局長科特·羅諾(Kurt Ronnow)表示。

美國執法官員說,這2人從未在司法部登記為外國政府的代理人。「秘密警察局」確實提供一些基本服務,比如幫助中國公民更新中國駕照,但是它有「更險惡」的功用,包括幫助中國政府追蹤居住在加州的華裔民主活動人士。

據信,中國在全球各國設有秘密警察局,但是美國司法部官員表示,這些逮捕行動還是全世界第一次。

美國首次逮捕海外中國祕密警察

「這是公然侵犯我們國家主權。」紐約聯邦調查局外事辦事處負責人德里斯科爾(Michael Driscoll)在宣布這些案件的記者會上說。

「紐約市有最好的警察局:紐約警察局,我們偉大的城市不需要、也不想要秘密警察局…中國政府對此感到不快,並散佈大外宣,其唯一目的是在美國國內製造分裂。」美國聯邦檢察官皮斯(Breon Peace)譴責說,他是布魯克林的最高聯邦檢察官,他的辦公室負責偵辦這起這些案件。

「在美國,法律平等保護我們所有人免受迫害、暴力和脅迫。但專制政府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伊朗還是其他國家,在踐踏我們民主基石的權利和自由方面,更加厚顏無恥,司法部會加倍努力捍衛我們的民主、法制和主權。」司法部國家安全部門高級官員紐曼強調。

美國司法部一口氣起訴中國34名公安

據《路透》報導,中國周二對美國關閉秘密警察局的說法提出異議,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警察局不存在,中國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政策。

周二,在美國司法部另一份起訴當中,34名中國公安部官員被指控使用虛假社交媒體帳號,恐嚇在美國的中國異議人士,並散播中國政府的官方宣傳和敘述,騷擾海外中國人批評中共的線上會議,反對中國異議人士的親民主言論。

這34名被告都居住在中國,他們是屬於「912特別項目工作組」的成員,他們在世界各地追蹤和騷擾中國異議人士,以壓制海外中國民主人士對中共政府的批評。

「912特別小組」經營數千個虛假帳號

起訴書內容,「912特別項目工作組」在推特等社交網站經營數千個虛假帳號組成的「巨魔農場」,以傳播中國政府的大外宣,並在美國招募代理人來做同樣的事情。

舉例來說,912小組的公安成員播放大聲的音樂、恐嚇和粗俗謾罵的語言,中國異議人士在線上舉行的反共虛擬會議。另有10個人,包括6名公安,被指控試圖審查在美國異議人士對中國政府政治和宗教的批評言論。

近年來,司法部官員加強偵辦和起訴「跨境鎮壓」(transnational repression)涉案人員,所謂「跨境鎮壓」,是指外國政府在美國領土標記、恐嚇和壓制外國異議人士的言論。

去年,聯邦檢察官指控十幾名被告,其中多數是中國官員,涉嫌參與遣返中國異議人士的詭計,竊取美國調查一家中國電信公司的秘密信息,並招募間諜作為中共政權在美國的代理人。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現場直擊》全國首面挺韓選總統看板上架 韓粉喊話朱立倫「脫掉魔戒」
一輛輕型戰術輪車輪胎嚴重晃動背後 爆出民間保養廠問題多多
美國防部大訂單挹注...「軍火之王」洛克希德馬丁首季財報超出預期 股價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