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天祥2023坎城影展日誌(三)|女導演點將錄

《去年夏天》(L'Été dernier / Last Summer)
《去年夏天》(L'Été dernier / Last Summer)

本屆坎城競賽片有7部位女性導演作品,為史上之最,地主法國就佔了4部,其中評價相當不錯的《一場墜樓的剖析》(Anatomie d'ube chute / Anatomy of a Fall)先前已介紹過,導演潔絲汀楚特(Justine Triet)是法國中生代健將,第二次入圍主競賽。

《回歸》(Le Retour/ Homecoming)
《回歸》(Le Retour/ Homecoming)

擅長處理女性心理及同性情誼的凱薩琳柯希妮(Catherine Corsini)影齡則有40年,前年以《巴黎急診中》入選競賽並獲得酷兒金棕櫚。這次導演的《回歸》(Le Retour/ Homecoming)描寫兩個年輕黑人姊妹花因爲媽媽答應幫忙一個巴黎有錢人家做保姆而踏上從小離開的科西嘉島,從兩人的戀曲,延伸出跨種族及拉拉戀等面向,這部分要比媽媽當年之所以帶她們遠走的秘密要拍得好。是部在小品裡灌注大議題的電影,但有些戲劇性的變化手法稍嫌匠氣,降低感動的程度。

《去年夏天》(L'Été dernier / Last Summer)
《去年夏天》(L'Été dernier / Last Summer)

更資深的凱薩琳布雷亞(Catherine Breillat)今年74歲,曾以離經叛道的《羅曼史》、《殘酷天使》震撼不少影迷的她,新作《去年夏天》(L'Été dernier / Last Summer)翻拍2019年的丹麥電影《烈火偷情》,依然強碰道德底線,只是少男與繼母搞亂倫的故事,可想而知,毫無驚奇。真正有趣的,並非八點檔式的情節,而是鏡頭觀看的方式。沒有血緣關係的母子在草地上交換秘密時,攝影機窺視的客體全然皆是花美男。但性愛戲的焦點,則是女主角高潮的神情與延續。這部片很難評價,劇情平庸,視點有趣。播映席間不斷傳來不懷好意的笑聲,但也有少數聲音以為該給「禁忌教母」一座金棕櫚。

《貝娜兒與阿達瑪》(Banel et Adama)
《貝娜兒與阿達瑪》(Banel et Adama)

相較之下,以編劇起家的法國導演拉瑪塔托拉耶西(Ramata-Toulaye Sy)首部長片《貝娜兒與阿達瑪》(Banel et Adama)便挺進主競賽,令人稱羨,也吸引不少注意。身為非裔的她把影片背景設在塞內加爾,劇情表面在講一對戀人故事,但重心全在女主身上,她太愛現在的丈夫了,夢想著一起搬出村落,蓋自己的家,過兩人世界,也不需要有小孩。然而來自宗族傳統的壓力以及天地自然的考驗,都橫亙在她的夢想之前。只是女主角動輒就不耐煩或不時拿小孩動物出氣的設定,很難引人共情,甚至某些時候都懷疑導演究竟是同情還是反諷女性(權)?但畫面營造相當優美,尤其是對自然環境的捕捉上,比台詞還富寓意,

《奧勒法的女兒們》(Les filles d'Olfa /  Four Daughters )
《奧勒法的女兒們》(Les filles d'Olfa / Four Daughters )

曾以《販膚走卒》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突尼西亞導演考瑟班哈尼亞(Kaouther Ben Hania)新作《奧勒法的女兒們》(Les filles d'Olfa / Four Daughters )是部半紀錄半劇情、甚至讓演員與真實人物同鏡出現的作品,沒有阿巴斯的《特寫鏡頭》渾然天成,反而適合拿來和賈樟柯的《24城記》比較。她的訴求清楚,女人四個女兒有兩個失蹤,背後牽扯的性別、宗教、政治批判,十分明確。然而形式噱頭容易麻木,尤其一旦轉為直陳的咆哮哭泣,讓後段開始變得平庸。類似作品,一種注目單元有部來自摩洛哥的《所有謊言之母》(Kadib Abyad / The Mother of All Lies)對我反而更有吸引力。

《零卡社團》(Club Zero)
《零卡社團》(Club Zero)

曾以《小魔花》入選競賽的奧地利導演潔西卡賀斯樂(Jessica Hausner)再戰坎城的《零卡社團》(Club Zero),由蜜雅瓦西寇斯卡(Mia Wasikowska)飾演一所貴族寄宿學校的新教員,她的飲食管理課程吸引了幾個學生參加,在協助他們達成目標後,部分參與者「更上層樓」的極端信仰,才教校方和家長驚覺失控,卻難以理解並改變他們的追求。這部片像《小魔花》一樣,概念有趣但後繼乏力,主人翁的建構和推展不夠,反倒是諷刺少子化後的家長心態更加有趣,以及徒留一些我們看來會有點好笑的東方神秘元素。

《奇美拉》(La chimera)
《奇美拉》(La chimera)

過去以《蜂蜜之夏》、《幸福的拉札洛》在坎城尚未失手的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的《奇美拉》(La chimera)是我本屆最期待的作品之一。這是從非法盜墓講到生死相許的故事,有點天馬行空,有人在找埋藏地底下的古老文物,有人在找那個不會再回來的人兒。電影繞了很久才讓人大致摸清狀況,雖然我覺得吸引力不如《幸福的拉札洛》,羅爾瓦雀還是有能力用地下的東西來諷刺地上的階級,也不時迸出極厲害的場面調度,無論是男主角的倒影或是最後在洞穴微光中出現的紅線與光芒,都讓人過目難忘。

延伸閱讀:聞天祥2023坎城影展日誌(一)|情婦與男孩

延伸閱讀:聞天祥2023坎城影展日誌(二)|不只是片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