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晚宴邀請函 印度政府以「巴拉特」取代國名

印度在野國會議員查德哈(Raghav Chadha)在社群平台X(原名Twitter)揭露,在G20峰會晚宴的邀請函中,發函人稱謂以巴拉特總統取代更常用的印度總統。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有2個官方名稱,包含「印度」與「巴拉特」,無論國內外,前者都是更常見的名稱。

印度憲法第1章第1條規定「印度,即巴拉特,應是一個聯邦。」巴拉特(Bharat)是古老的梵文單字,歷史學家認為最早可以追溯到早期印度教典籍,源自於婆羅多,是印度教神話中印度第1位君王名稱,具有濃厚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

邀請函內容曝光後,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官員表達支持,阿薩姆邦首席部長希曼塔.比斯瓦.薩爾瑪(Himanta Biswa Sarma)回應,「很驕傲也很自豪,我們的文明正邁向Amrit Kaal。」Amrit Kaal「黃金時代」是印度官方政府指國家將在建國百年前,將成為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

反對黨自7月組成新聯盟印度國家發展包容聯盟INDIA(Indian National Developmental Inclusive Alliance),其中政黨領導人之一馬諾吉.傑哈(Manoj Jha)就批評,「社會人民黨無法從我們手中奪走印度,也無法奪走巴拉特。」

這並非是第1次在G20峰會中使用「巴拉特」,據BBC法律記者Umang Poddar報導,印度政府為外國代表編寫的手冊《巴拉特,民主之母》,就使用過這個詞。過去也有民眾向最高法院提起訴訟,想將國名更改為「巴拉特」,但法官拒絕受理僅要求請願者與政府接洽。

莫迪上任以來持續抹去印度蒙兀兒帝國的伊斯蘭教信仰與殖民化印記。2015年以蒙兀兒帝國皇帝奧朗澤布命名的道路改為阿卜杜勒.卡拉姆路(Dr. APJ Abdul Kalam Road);去年9月新德里地標印度門前,紀念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國王大道」(Rajpath)也被更名為責任大道。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熱浪襲印度 婦女步行遠方打水飽受折磨
印度國父甘地150歲冥誕 骨灰遭竊
反送中民眾盼G20峰會為香港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