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會將指中國產能過剩 聚焦俄被凍資產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年一度的七國集團(G7)領袖峰會週四(6月13日)起在義大利南部的普利亞(Puglia)登場,為期3天,首日議程包含中東與烏克蘭局勢,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將會出席;印太地區與經濟安全議題則是次日的重頭戲;第三日將舉辦各國雙邊會談及G7會後記者會。

除了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英國等G7成員國的領袖之外,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主席也將到場。主辦國義大利還邀請了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他將主持關於人工智慧(AI)的議題討論。

中國軍事擴張與產能過剩

日本共同社消息透露,日相岸田文雄將在印太局勢的會議上擔任主要講者,內容涉及中國日益擴張的軍事野心等議題。中國在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峽等區域的軍事活動漸增,與日本、菲律賓和台灣都有摩擦;日本官員表示,G7各國在峰會上將重申反對任何以武力改變現狀的企圖。

另據日經亞洲、半島電視台、美國之音等媒體消息,G7領袖將重申對中國「產能過剩」的疑慮,而美國盼能「統一戰線」,正在極力推動盟友把這納入最後的聯合聲明內。

近期美國質疑中國政府大量補貼新能源科技產業,可能導致過剩的低價產品湧入他國市場。路透社指出,在這次G7峰會上,各國會考慮是否採取額外措施,以建立公平競爭的環境;不過,美國對此事的關切高於歐盟,有些歐洲國家更希望能避免跟中國爆發全面貿易戰。

儘管如此,今年5月的G7財長會議公報上,各國仍針對「中國全面使用非市場的政策與措施,損害我們(G7國家)的勞工、產業與經濟韌性」,表達了共同的憂慮。6月的G7領袖峰會前夕,歐盟也宣布將對中國製電動車徵收最高38.1%的懲罰性關稅;美國則早在5月中旬便決定提高其關稅至100%。

面對歐美質疑聲浪,中國政府稱中企並非憑藉補貼取得優勢,並批評西方重回「保護主義」。中國官媒環球電視網英語頻道(CGTN)12日更刊登北京清大國際爭端解決研究院學者趙春蕾的評論,文內主張:「在即將登場的G7峰會上,美國可能推動他國加入其關稅戰……有鑑於中國跟G7成員國各自都有貿易關係,貿易戰顯然並不符合任何國家的利益。」

去年的G7領袖峰會在日本廣島舉行,當時的聯合公報曾強調其對華方針並非「脫鉤」,也不是為了傷害中國,但同時G7也發布一份反對「經濟脅迫」的文件,被認為是「劍指」中國。大西洋理事會印太安全倡議專家羅谷(Dexter Roberts)當時告訴DW,由於G7各國與中國存在不同程度的經濟往來,藉聲明展現出協調和團結,可說是「大事一件」。

中俄貿易與俄烏戰爭

本屆G7峰會另一個焦點是中俄貿易,外界預期G7將討論如何阻止中國協助俄羅斯繼續侵略烏克蘭。

週三(12日),美國宣布擴大制裁名單,其中包含出售半導體給俄羅斯、設址於中國和香港的企業,顯示美國加大力道警告各界勿助長俄烏戰爭。路透社上週日(9日)亦引述消息稱,G7各國將呼籲較小型的中國銀行停止助俄規避西方制裁。

除此之外,G7能否達成協議,善用被西方凍結的俄國資產來幫助烏克蘭,也是重要議題。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美國在這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

美國總統拜登打算推動一項計劃:俄國存放在西方金融機構、被凍結的資金約有2800億美元,美國希望能運用這筆錢未來會產生的利息,拿來支付要提供給烏克蘭的500億美元貸款。

彭博社引述不具名的法國官員說法指,此事的技術細節要等G7峰會之後敲定,具體的協議成果可能還要等一段時間。

澤倫斯基則預料會在G7峰會上重申,國際社會應繼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美方會前已向媒體公布,拜登13日將與烏克蘭簽署一項新的安全協議,未來會繼續提供資金與武器給烏克蘭,但新協議並不包含出動美軍幫烏克蘭作戰。

G7會後,瑞士將舉辦一場烏克蘭和平峰會,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G7成員國領袖都會參加。俄羅斯未獲邀請;中國雖有受邀,但決定不出席。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