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會 美國放手日本衝的大戰略

這屆G7峰會在日本廣島召開,雖然是依慣例舉行的會議,似乎也透露出玄機。什麼玄機?日本角色在加重。這不是因為日本作為集會主辦國的誤解,而是敏銳的觀察。同樣敏銳感知的是《時代》雜誌。5月10日出刊的《時代》即有封面標題為「首相岸田文雄正讓曾經是和平主義的日本,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堅定角色」的專訪。事實上,《時代》的原標題是「首相岸田文雄正把曾經是和平主義的日本轉向軍事大國」,遭日本抗議後修改。

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其軍事與國際地位長期受美國壓抑。日本想成為「正常國家」,前提是美國要放手。《時代》編輯注意到這兩年日本軍事力量的擴充,無論是否換成「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堅定角色」的含蓄說法,都意味著美國已經放手。拜登為何一改美國堅持70多年的政策,鼓勵日本成為東亞強權?在當前美中激烈競爭形勢下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抗中」。

從戰略操作面來看,美國鼓勵日本成為亞洲軍事強權的合理解釋是「離岸平衡」理論。這理論認為,美國要避免直接衝撞新崛起強權的挑戰,進而引發很可能兩敗俱傷的戰爭,就要從對抗者角色改變為「離岸平衡者」。如此就需要在亞洲的太平洋沿岸扶植一個新權力以對抗挑戰者,不然就談不上「平衡」。只是要以軍事力量抗衡中國,越南不願意、菲律賓太弱、南韓沒興趣、台灣風險太大,就只剩下日本。

美國是在下一盤大棋,拉動一個以經濟發展為主軸的競爭,不久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的「更新美國經濟領導地位」演講,則是對自己人講的大白話,真正闡述美國要如何下這盤大棋。

蘇利文首先談到美國經濟基礎已經出現「裂縫」,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讓許多美國勞動者和他們的社區落在後面。接著列舉了包括「工業基礎被掏空」等所面對的挑戰,指出中國大規模補貼傳統工業以及未來的關鍵產業,讓美國不僅失去了製造業,還削弱了在決定未來的關鍵技術方面的競爭力,以及要建立為美國利益服務的國際經濟體系。

蘇利文說「我們將毫無歉意地在國內推行我們的產業戰略」,歐洲國家聽來並不順耳。因此,透過排除法分析,有能力替美國經濟利益服務的盟邦,只剩下日本和韓國。美國要建立「小院高牆」的科技圍欄,也必須日、韓配合才能發揮效果。

這是今年4月,拜登以最高級的「國是訪問」邀請韓國總統尹錫悅到美國訪問的原因。尹錫悅在美國國會的演講,議員們給予23次起立鼓掌,真是給足了面子。美國也全力撮合日、韓,化解宿怨。雖然韓國民間有異見,但日、韓合作現在是政治正確。

所以,美國才會放手讓日本揮灑,同意日本「轉向軍事大國」或「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堅定角色」。美國無意要日本打代理人戰爭,日本也不會願意,但授權日、韓代理美國權力,付出資源在亞洲擴張影響力,卻是日、韓所樂意。

美國的大戰略是要「更新美國經濟的領導地位」,建立一個為美國利益服務的國際經濟體系。如此日韓在外交地位上的所得,可能會被經濟上的所失而沖銷。

例如,中國已宣布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構成「重大國家安全風險」,禁止在中國銷售,而之前白宮曾要求韓國三星、SK海力士,不能藉此填補中國市場的缺口。韓國配合的可能性偏高。但如果都是如此,則在中國「去美化」政策下,韓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利益豈非都要陪葬?面子重要,還是裡子重要?是否跟著美國走,還需要觀察。(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