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成長緩 中國內需消費逆勢上揚

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僅7.41%,創下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上證指數連續隨即下滑,但很意外的,以中國內需消費概念的股票型基金表現卻相對抗跌?關鍵在哪? 富達中國內需消費基金經理人馬磊(Raymond Ma)分析,新中國政府正在調整產業結構,希望扭轉經濟成長動力來源,尤其新動力來源必須能讓中國未來持續「穩」成長,而這項利器,即是提振內需刺激經濟成長,取代以往靠基建投資、出口的舊經濟模式。 佈局中國股市,馬磊說,一定要擁有新思維,熱情擁抱新中國,尤其更看好科網、醫藥、保險、新能源等四大內需新消費商機,未來不論中國GDP數字表現如何,內需消費股勢將成為陸股明日之星。 中國GDP成長率萬一表現不如預期會不會衝擊中國內需消費?馬磊說,其實觀察中國內需消費成長動能,關鍵指標不在GDP數字,他反而比較關注電力使用、汽車銷售、中國民航機載客數等指標,觀察上述三大指標近來表現,成長數字都在10%以上,印證中國內需消費還是相對穩健。 馬磊進一步表示,因為MSCI中國指數根本就是「舊中國」產業配置,觀察新中國產業不少個股近年來依然大漲,但在MSCI中國指數看不到其應有表現,也就是說,MSCI中國指數已被「扭曲」,所以基金在操作上並不受限於MSCI中國指數,反而鎖定有未來希望的新中國受惠股進行佈局。 迎接新中國來臨,馬磊說,富達中國內需消費基金聚焦以下四大新中國概念股(請參考附圖),包括: 一、新動能:風力、太陽能、綠能科技。 二、新政策:環保股、金融管制放寬之證券、保險受惠股。其中風力在中國又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產業,受舊經濟發展衍生出的霾害之苦,預期未來中國政策補貼將會增加。 三、新觸媒:購併。包括百貨、互聯網、視頻(網路上看電影)、製藥等產業都有很多因企業購併而起的投資機會。 四、新媒體: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內容平台。 馬磊說,中國十二五規劃,就是要為下一次轉型蛻變進行大改革,透過擴大內需方案,達到薪資倍增、大量開發西部地區、促進區域經濟及廣建保障屋目標;透過調整結構方案,達到發展策略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升級目標,以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工業結構不平衡、需求結構不平衡三大核心問題,以提振內需刺激經濟成長。 十二五規劃實施初期難免產生陣痛,尤其4兆人民幣刺激方案後遺症陸續展現,包括土地與勞工成長上揚、人民幣升值,中國靠出口拉GDP成長的舊經濟模式已產生瓶頸,馬磊說,中國正轉型為消費經濟體,從出口與基礎建設帶動經濟成長,轉型為內需消費帶動模式,從汽車銷售成長開始復甦、中國民航機載客數逐年成長,今年逼近2,500萬人次,年增率在10%以上,這是另一種來凸顯內需消費穩健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