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look發布首部《亞洲詐騙調查報告》 近3成民眾因「賭博心態」成為詐騙受害者
以研發 Whoscall 軟體聞名的 Gogolook,近期發布首部《亞洲詐騙調查報告》。調查顯示有6成台灣人每週接觸至少一次詐騙,以電話、簡訊仍佔詐騙大宗。在 Facebook、LINE 數位平台遇上詐騙的比例也快速攀升;至於常見詐騙類型如個資盜用、假帳單、購物、投資詐騙仍頗為猖獗。值得注意的是,有近三成民眾抱持「富貴險中求」的賭博心態面對利誘,多數受害者為獲取高額報酬,選擇採取以小搏大的態度,因而掉進詐騙集團所設下的陷阱。
Gogolook 此次《亞洲詐騙調查報告》蒐集亞洲11個地區、近2萬名受訪者,涵蓋台灣、日本、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香港、新加坡、越南、中國與印尼的第一手詐騙調查資料,且進一步拆解台灣超過5千份樣本的調查結果,提高民眾對詐騙的警覺。
近6成民眾每周至少面臨一次詐騙!
首先,此項報告顯示,台灣有高達6成民眾每週至少面臨一次詐騙,其中16.8%的受訪者「每天面臨至少一次詐騙」、22.5%的受訪者「一週面臨數次詐騙」、「一週面臨一次詐騙」的受訪者則佔19.6%,詐騙媒介包括數位廣告、通訊軟體、Email、電話與簡訊等。因此,如何辨識詐騙將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
催繳水電費、交通罰款是今年最常見騙術!
調查顯示「電話」以及「簡訊」仍然是詐騙主要手段,各皆有50%的民眾在一年內遇過,此趨勢與亞洲其他地區狀況一致。
台灣今年最常見的騙術為催繳水電費或交通罰款的釣魚簡訊,在民眾點選簡訊內的釣魚網址進入假網頁,因詐騙金額不大,多數受害者不疑有他的輸入信用卡資訊造成後續盜刷。面對依舊氾濫的詐騙電話與簡訊,民眾應該持續留意最新的詐騙手法與新聞,並安裝科技防詐軟體。
這份報告同時揭露,社群媒體(34.3%)、數位廣告(27.7%)以及通訊軟體(24.8%)分別是民眾最常遇到詐騙的三大數位媒介。
詐團瞄準Facebook、LINE兩大平台!
調查問卷讓民眾選擇在一年內曾經在哪些數位平台遇過詐騙。結果顯示,由 Facebook 以逾五成的比例名列第一,而 LINE 也以45.6%的發生率位居第二。
尤其台灣近年股市熱潮延續,導致「投資詐騙」橫行。詐騙集團先是利用臉書等社群平台,假冒知名分析師與公眾人物肖像大量投放詐騙廣告,引導至 LINE 群組或是個人對話進行「養、套、殺」。建議民眾可安裝免費防詐助手軟體,預先過濾各類 App 訊息通知內的詐騙連結,提高數位防詐力。
值得關注的是,年輕族群愛用的 Instagram 也逐漸成為風險,詐騙集團使用生成式 AI 製圖或盜用圖片製經營假帳號,以交友為名義向其他用戶攀談、博取信任,一步步引導至愛情詐騙的陷阱。而蝦皮購物則因以個人賣家為大宗,較易發生網路購物詐騙,仰賴金流機制防堵消費糾紛。
詐騙類型以「個資盜用」最盛行!
這份報告也統計受訪者在一年內曾遇過的詐騙類型,最常見類型依序為「個資盜用/盜刷(22.2%)」、「帳單繳款詐騙(13.4%)」、「購物詐騙(11.7%)」、「投資詐騙(11.6%)」、「假冒政府/銀行(9.7%)」。
近年來台灣個資外洩事件頻傳,連帶成為詐騙攻擊的起手式。除了企業或公部門資料庫遭駭外,民眾因點選陌生連結進到釣魚網頁,在逼真的假網頁中不慎輸入信用卡資訊、網銀或是社群帳密而遭到盜用。因此,在申辦數位服務的時候,建議民眾開啟「二階段認證」提升個人資訊安全的保障。
遭騙主因:多數民眾抱持賭博心態
這項調查也從受害者的心理層面檢視受騙主因,報告內容指出,台灣有27.9%的民眾自認受騙原因為「不確定是否為詐騙但選擇冒險」,其次分別為「缺乏足夠知識辨識詐騙」佔比13.4%、「被所提供的優惠吸引」佔比11.3%。
由此可見,有高比例的台灣民眾抱持賭博心態在面對詐騙的利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投資詐騙」,為了獲得高額報酬,多數受害者選擇採取以小搏大的態度,掉進詐騙集團所設下的陷阱。
此外,位居第二大受騙主因「缺乏足夠知識辨識詐騙」則凸顯民眾仍未具備足夠的防詐知識與識讀能力,其後「被所提供的優惠吸引」則反映貪圖小利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