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宣布大舉招募新血並擴大台灣辦公室規模

在「解密 Google 台灣佈局」活動當中, Google 台灣硬體副總裁彭昱鈞、軟體測試品管總經理王羲雯及人資長呂亞樵三人共同公開了 Google 在台灣的未來發展佈局,活動當中呂亞樵宣布大舉招募新血並擴大台灣辦公室規模,彭昱鈞、王羲雯則是分享台灣深具戰略意義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 Google 要重點投資台灣?

Google 台灣硬體副總裁彭昱鈞指出,由於台灣有優秀的人才,以及從晶片、技術到下游的產品的完整生態鏈,因此成為美國地區之外硬體工程開發的重要地點,近年來 Google 在台灣投入了非常巨大的投資,包括Pixel手機團隊、Nest居家團隊、Fitbit 團隊,Google Cloud、資料中心,以及 Chrome、Android、AppStore 等平台團隊的建置,藉由穩健的基礎建設、軟硬整合的能力,整個服務跟環境也越來越好,這也是Google一直持續投資的方向跟原因。

Google 軟體測試品管總經理王羲雯指出,在發展 AI 上,台灣有很多優勢。而根據 2022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報告,台灣人才競爭力亞洲排名第 3、全球第 19,從 Google 過去用人經驗來看,台灣人才優勢主要分述下面三點:

1.健全的 IT 生態體系:包括電子零件設計與製造商、終端硬體製造在內,台灣是全球資通訊產業聚落。

2.完善的人才培育體系:台灣因為有高度成熟的產業鏈體系,這也反應在人才培育方面,包括豐沛的軟硬體開發人才、創新研發人才、資通訊人才,以及機械工程、電子工程人才的密集度都相當高。

3.台灣人的包容性高:除了專業的知識以外,台灣人才也相當認真負責,台灣人特有的包容性,在組織發展上也有很大的幫助。

王羲雯進一步指出,台灣有優秀的地理位置與發展環境,尤其台灣是全球電纜重要樞紐,也是全球資料傳輸必經之地,Google 已經落實各種建設,台灣也有友善的法規,政府對於外資的技術與投資也非常看重,也有跟大型企業討論,這些優勢是 Google 在發展不管是 AI 還是其他關鍵技術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優勢。

Google 大舉招募 AI 人才

Google 台灣人資長呂亞樵透露,AI 是 Google 的發展方向,而台灣有絕對的優勢讓 Google 願意持續投資,所以接下來除了現有的人才招募計畫之外,還會持續更新人力需求,也會看到不一樣的職缺開放。

由於正值畢業季,很多人對於 Google 此波大舉招募人才感到非常好奇,所以壹哥也幫大家提出很多問題。首先是人才需求上 Google 真正需要的是具有協作能力的人才。Google 希望藉由台灣完整的生態鏈與充沛的人才,開發不同產品,從而連結不同產品生態鏈與服務鏈,讓客戶能夠得到一個非常充分、有效的服務。

呂亞樵表示,我們的任務就是協助員工整合所有資訊,做到一個很好的願景,如果AI-First 的使命來說的話,從最前端的設計到軟體的開發到後端硬體,都需要各種不同人才,也需要不同職能的人才與更多不同背景的人才。這些人需要有更多元的技術能力、多元的職能背景跟反應速度。

談到AI,彭昱鈞補充了一個關鍵的方向,Google 談的 AI 人才是廣義的 AI,以硬體業務來說,Google 現今的業務橫跨 Pixel 手機、手錶、智慧家庭等裝置,怎麼樣整合現有技術,轉換成 Google 未來所需要提供的服務,包括機器學習、聊天機器人、工作協作等技術都需要談 AI,Google 談的是廣泛的 AI,不是單純寫程式而已。

針對此波大舉招募,雖然 Google 並未說明確實招募人數,但是可以確定的是,Google 目前的員工比往年任何時間點都還來得更多,工作環境也比往年都還要更好。

呂亞樵透露,目前 Google 在台灣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彰化等五個城市,設立了一共有七間辦公室,現在可以對外說明的進度是:「每個辦公室都在擴張」,而板橋第二棟 Google 開發基地受到疫情的影響,目前還在新建中,具體落成時間還未確認。

現場有媒體提到,Google 今年初才進行一波裁員,然而現在又大舉招募,這也是許多人擔心的問題。對此,呂亞樵指出,今年初 Google 確實有做了幾次的「人力調整」,主要也是回應當時公司競爭、市場環境所以做了重整規劃,而在重整之後,Google 重新檢視了 7 年前談的 AI 佈局,因應這個趨勢,所以針對各方面做了徵才的動作,而台灣在這當中扮演著很重要的地位。

站在巨人肩膀做事情

呂亞樵指出,Google 台灣已經變成人才的磁鐵,主要是有三個很好的吸引力:

第一,世界級的合作夥伴:由於服務對象是國際市場,因此任何人發展的服務與合作夥伴都是世界級,這些合作夥伴不只來自台灣,還有台灣以外的合作夥伴,這也代表國際化不斷在發生。

第二,世界級的產品與服務:Google 每一個觸及的服務對象都是全球,數量都是百萬、千萬、甚至上億起跳,因此在開發的思維就需要更開放彈性、多元。

第三,跨領域職涯發展:由於 Google 在台業務多元,這名員工未來甚至可以依照職涯需求,橫跨不同產品或服務去做延伸的發展,甚至享有更具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此外,由於 Google 台灣規模越來越大,已然成為 Google 在美國地區以外的技術發展重鎮,這使得國際人才也與日遽增,雖然 Google 不能公開具體成長數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因為「員工基數變大」,國際人才的比例也變得更多,其中不乏中高階主管階層,這讓Google員工們的工作環境跟模式也有了劇烈的變化。

20個國家人才造就的國際環境

目前在國際企業眼中,台灣已經是自成一格的獨特科技產業聚落,而且擁有便利多元友善生活環境,基於這兩點,這些年來,Google 台灣也確實吸引許多國外人才,或者甚至是「旅外台人菁英」加入。

呂亞樵透露,目前 Google 台灣內部已經有來自 20 個不同國家的國際人才,他們認為在台灣工作,主要是因為台灣有很強的「科技聚落」,在國際上很難能夠同時看到上、中、下游合作夥伴都在同一個地區,而且台灣的生態鏈非常成熟。

除此之外,這些外國人對於台灣擁有相對便利、安全的友善環境感到非常滿意。而對於旅外台人發現在台灣還是能夠發展國際事業,也成為能夠繼續吸引他們留下來的一些原因。呂亞樵指出,「我們持續成長到現在的規模,也是希望能持續在量的成長的同時,也希望帶動品質的改變。」

王羲雯認為,國際人才加入 Google 台灣團隊最大的好處就是大家可以激盪不同火花出來,工作跟互動也都更國際化,也會幫助台灣在地人再成長。好比說這些國際人才看事情的角度跟視野,過去很多可能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在他們眼中看來就相對不一樣。

彭昱鈞指出,因為國際人才的加入,Google 台灣內部的環境也變成是一個國際的生活場景。舉例來說,現在在辦公室裡面,常常會聽到員工用英文聊天,而過去有員工提及的飲食需求,Google 台灣也會盡量去招募外國級廚師,現在甚至已經可以吃到各國道地美食。

從壹哥的角度看到的是就像韓國、日本、上海這些國際化城市一樣,因為國際企業進駐與擴張,讓人民的生活環境更具國際化。Google 在台灣的加碼投資,也將加速台灣各地朝向國際化發展,舉例來說,這些 Google 國際人才有些是「舉家遷台」,而 Google 為了解決他們生活上面臨的一些問題,像是辦理工作證件、小孩的就學環境、居住環境等等,也會在有形、無形之中,影響整個城市的變革,升級成為國際城市,壹哥目前看到的不只台北,包括林口、板橋兩個地方,就默默地產生微妙的化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