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捐贈成主流?!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公開4項呼籲與5大守則

為了瞭解捐款人與公益組織在數位時代下的現況,在台灣已經有近 17 年經營歷史的「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針對捐款人的行為(有效樣本約 1515 份),以及 NGO 組織具體在台灣的作為(有效樣本為 252 份),進行了為期半年的「2022 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調查,除了調查結果之外,聯盟還公開了捐款5大守則與4項捐款建議。

這次的調查樣本雖然不多,但是似乎能夠看得到整個年輕族群的捐款輪廓。「舉手之勞做善事」跟舉手之勞做環保一樣,在用戶輪廓方面,主要是年輕女性佔據最多,超過 7 成 4 的捐款人為女性,39 歲以下捐款超過 6 成,其中 30~39 歲佔 38.4%。由於這次受訪輪廓有超過 7成是 31~39 歲的女性,自然而然,在捐款類別方面兒童福利佔了 51.5%,動物保護也飆高到 30.3%,畢竟這兩大族群確實是比較能夠讓這群人產生共鳴。

捐款方式方面,發現捐款用戶最愛行動支付,有 28.1% 的用戶都使用 LINE Pay捐款,像是2021年4月2日太魯閣號發生事故之後,在短時間募集了 1.6 億,其中多數來源都是以行動支付為主。

此外,調查發現多數選擇捐贈發票(46.5%)做為公益參與方式,但是也有高達 3 成(31.9%)的捐款人會選擇加入或者追蹤公益組織社群媒體網路。而至於捐款的原因,有高達 74.1% 相信透過捐款可以幫助更多人,由於這一提是複選,所以也有63.4% 的捐款人是因為認同組織理念而捐款的。有趣的是,把捐款視為一種社會投資,期待看到影響力發生,選擇這個答案的人超過三成,來到 32%,可見這次受訪者都把捐款當作可以良善循環的一件事情。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這次的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會使用信用卡刷卡捐款(82.7%),其次是手機支付(28.7%),行動支付當中,使用 LINE Pay 付款高達 32.1%,甚至直接使用 7-ELEVEN、全家兩大超商平台App來捐款的用戶也有12.9%。

其實對於公益組織來說,能夠有持續不斷的金援,才能夠有效的執行某項公益相關措施,不過根據這份調查,真正定期定額的捐款用戶僅約 36.1% ,平均單次捐款金額達到 500~1000元/次(31%),只能說還需要更努力一些。

另外有個現象也值得關注,那就是「捐款追蹤」的問題,調查發現在捐款之前有超過 8 成的人會考慮到要搜尋相關資訊,再決定要不要捐款,但是捐款之後,只有 14% 會確實追蹤。「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呼籲,希望捐款人參與後多了解公益團體的具體作為。

這次調查有提到,多數公益團體募款都朝向數位化,有高達 88% 的公益團體選擇在官網募款,並且有 5 成以上的公益團體會選擇在 Facebook、LINE Pay 募款,而且他們會選擇官網(94.3%)、社群媒體(92.2%)、新聞媒體(48.8%)等平台作為主要訴求的溝通管道。

也是因為有越來越多公益團體選擇透過數位平台當作募資款項的工具,卻也因此成為詐騙集團、不法份子的犯罪溫床。因此,「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作出以下捐款四大呼籲

1.不碰 ATM

2.不說信用卡資料

3.不回撥陌生電話

4.馬上通報 165。

除此之外,「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還公開了捐款5大守則:

1.關注:減少衝動捐款。

2.Google:主動搜尋公益團體相關資訊。

3.常追蹤:時常追蹤進度,例如關注社群平媒體或者訂閱電子報。

4.求證:對於網路上公益訊息要多方求證。

5.承諾:長期支持與分享公益團體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