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接機25周年!激動!當年試飛官:首見座艙全中文

中國時報【周思宇╱台中報導】

空軍IDF型戰機接機25周年,當年首位試飛官吳康明將軍昨受訪憶起當年首次升空,內心滿是激動,「以前飛的都是國外製造的飛機,上頭全是英文,那是第一次看到飛機座艙內全是中文,代表IDF辛苦研發是有代價的。」

民國78年5月28日,吳康明駕駛編號10001原型機執行戰機首次試飛,而IDF首次「公開」試飛,是在民國78年10月29日,代號為「飛翔演習」,由前總統李登輝親臨主持。

吳康明表示,當初製造IDF就是因為買不到飛機,「人家賣給我們的,也不是我們想要的」,加上美國設置很多限制,「說起來IDF真是航空發展辛酸史」。

吳康明說,如今IDF性能已提升,所以有軟體都是自己寫、自己控制,早期的IDF電腦仍是16位元,現在提升變32位元,如果沒有自主提升,「人家看你扶不起來,(技術)也不會轉移給你」,因此若無IDF的研發,我國航空工業還停留在傳統飛機。

談及IDF的貢獻,吳康明表示,當時「兩國論」之際,唯一敢在台灣海峽巡弋的戰機就是IDF,沒有IDF不可能有今天的空防,美方也不會出售F-16戰機,更不會有後來的幻象2000戰機。

吳康明強調,航太、國防工業仰賴外國人是不可靠的,獨力研發雖然花錢、花時間,但沒有獨立國防,「哪天打仗才發現東西(指設備)都不靈、什麼都給人控制。」

憶起IDF研發、量產到接機,吳康明表示,很感謝時任航太中心主任華錫鈞,以及國家願意投入心血、魄力要做飛機,更感謝專業付出的工程、研發、維修人員,「我只是被推出來的男主角」,背負大家期望,把飛機順利升空。

當年還有另一位試飛官伍克振將軍,駕駛編號10002原型機完成任務,但伍克振後來在80年7月12日在台中外海進行低空超音速飛行課目時,失事殉職,漢翔公司在沙鹿廠區設銅像,紀念及緬懷伍克振貢獻。

空軍昨彩繪兩架IDF戰機,以紀念接機25周年,圖騰外觀為「鳳頭蒼鷹」,象徵經國號守護領空能力,為台灣「守護之鷹」。

★更多追蹤報導

IDF接機25週年 單機特技精彩開場
台灣首架自製戰機 IDF服役25年天際翱翔
IDF接機25周年 大雁隊形衝場紀念
憶IDF研發血淚 試飛官吳康明內心激動
漢翔:新式高教機3年後首飛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