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籲調整產業政策

(德國之聲中文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三(5月29日)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年度增長的預期,但警告說,中國政府的產業政策有可能造成資源"配置不當",並可能損害貿易。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一直受到佔國內生產總值四分之一的房地產市場長期債務危機的打擊,而消費支出疲軟和持續通貨緊縮也拖累了經濟增長。

但也有一些復蘇的跡象: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超過了預期,中國政府稱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周三表示,這些數據和"最近的政策措施"提振了經濟,使其得以將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5%--與中國政府3月份設定的目標一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初預計經濟將增長4.6%。該機構表示對最近幾周中國政府為提振房地產市場而采取的措施表示歡迎。

該機構稱,"當前的房地產市場修正對於引導該行業走向更可持續的道路是必要的,這種修正應繼續下去"。

但是,它補充說,"更全面的一攬子政策將有助於實現高效且成本更低的過渡,同時防範下行風險"。

它還警告說,中國政府對戰略性產業的大力支持有可能導致資源"錯配"和貿易反彈。

這份最新報告稱,"縮減此類政策,取消貿易和投資限制,將提高國內生產率,緩解分化壓力"。

中國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

近幾個月來,中國政府在遏制工業"產能過剩"方面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美國政府警告說,過度的國家補貼可能會使廉價商品充斥全球市場。

在本月舉行的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與會國家誓言對中國被指控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和工業產能過剩采取"統一戰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中期來看,"由於人口老齡化和生產率增長放緩,預計經濟增長將放緩至3.3%"。

她還指出中國"財政面臨重大挑戰,特別是對地方政府而言",並補充說"需要在中期內進行持續的財政整頓"。

本月,中國政府下調了首次購房者的最低首付比例,並建議政府購買商業地產--這是中國政府為使房地產市場擺脫前所未有的債務危機而采取的一些強有力的舉措。但中國政府沒有提供關於將購買多少房屋的詳細信息。

包括經濟強市上海在內的一些城市也取消了一些購房限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中國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以應對不利因素並解決潛在的失衡問題"。該組織認為,"關鍵優先事項包括通過加強社會保障和放開服務業,使經濟重新向消費平衡,從而提高增長潛力並創造就業機會。"

(法新社)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