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3還有蘋果光?庫克一個盤算掀起「蘋概股」廝殺戰

據9月15日蘋果秋季線上發表會,新一代iPhone最大亮點來自相機升級,然而,大立光、玉晶光發表會後股價收跌,倒是鴻海小漲。背後透露出,庫克對iPhone 13的最新盤算是「吃軟不吃硬」,相應的硬體商機也將掀起今年蘋概股的台廠爭霸戰。

這次新一代iPhone的發表,就如以往幾年一樣,被果粉抱怨沒有太多突破,沒有賈伯斯在的蘋果,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不過蘋果在年度盛宴上,仍釋放不少訊息,仔細盤點就會發現,蘋果高層輪番上陣,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都在談橫跨平板與手機產品線、優化後的「新相機」。

不論是視訊會議中自動追焦的「人物居中」功能、還是可以貼近物體的微距鏡頭,在在證明蘋果在圖像處理引進AI後,對手機拍攝功能的軟硬整合已達新境界。

也顯示蘋果執行長庫克,未來對iPhone的新盤算,將投注更多資源在軟體實力提升,更勝於硬體。這讓仍想吃蘋果的台廠們,在排擠效應下,勢將陷入一輪廝殺戰。

這從發表會後,台廠的股價表現上,就可窺見線索。本該最受惠的台廠供應鏈,股價卻顯得無力,「蘋果光」黯淡。

15日一收盤,大立光落在2520元,小跌10元,跌幅0.4%、玉晶光收在460元,重跌6.12%,反觀系統組裝及服務(EMS)大廠鴻海,則展現相對抗跌的態勢,小漲0.93%,收在108.5元。

iPhone 13功能炫麗升級,來自蘋果軟實力

不過,對於台廠來說,在iPhone13這款新鏡頭上,仍有可以扮演的關鍵價值。

讓我們重回15日的發表會現場,尋找蛛絲馬跡。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尾聲總結時,特別提到今年開始,全系列iPhone鏡頭,都將會採用感測器偏移式防手震(Sensor-shift OIS)技術。

這個天外飛來的技術名詞,看似艱澀,內行人卻能明白,它之所以值得庫克在每分每秒都受到全球放大鏡解讀的發表會上敲槌,是因為它代表著一個光學產業的新時代即將開始。

iPhone 13 pro鏡頭。Apple提供
iPhone 13 pro鏡頭。Apple提供

iPhone 13 pro鏡頭。Apple提供

必須要先知道的是,OIS是什麼?

無論手機還是數位相機,市面上的防手震技術可以分為物理性防手震的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光學防手震)以及靠軟體防手震的EIS( Electric Image Stabilization,電子防手震)兩大類。

有別於EIS透過演算法,用程式調整拍攝的光圈、快門等參數,因它需要裁切影像,犧牲畫質,主要應用在GoPro等動態攝影設備上面;OIS則仰賴馬達直接移動鏡頭,一但相機偵測到拍攝者的手抖動,就移動鏡片,用相對位移「抵消」震動,如汽車的避震系統般,藉此穩定畫面。

雖然OIS價格、硬體規格要求都較高,但拍攝效果好,一直是智慧型手機防手震的主流技術。

而這次發表會後,硬體上,重大的改變是:蘋果讓感測器偏移式的光學影像穩定系統(Sensor-shift OIS)成為了iPhone的新標配。

根據蘋果官方公告,新的技術將可每秒移動感測器5000次,比起過往移動鏡片的防手震技術,每秒移動約1000次,高出了不少,可望大幅提升iPhone在拍照、錄影上的穩定度。

有別於過去OIS是靠移動鏡片來達成減震,隨著手機相機裡鏡片的數量更多、更重,拖著鏡片動,已經變得太過耗電且移動緩慢,相對之下,感光元件在每個相機裡只有一片。

長期關注光電領域的凱基投顧資深副總經理陳佳儀解釋,過去光學防手震技術都是先用在專業的數位相機上,才逐漸被追求輕巧、高效的手機採用,而Sensor-shift相機安裝在智慧型手機上,正是近年來最大的突破。

感測器偏移式的光學影像穩定系統(Sensor-shift OIS),顧名思義,是移動位在鏡片後方的感光元件來獲得穩定的影像,馬達也只需要更小的功率,適合微型化的設計。

「鏡頭+音圈馬達模組」新利多,各台廠都想搶

把這些複雜的技術,對應到資本市場,整個鏡頭模組的製程上,從最上游的塑膠原料,由大立光、玉晶光等鏡片廠進貨後,射出成形,經過組合、校正、加上由日系廠商生產的音圈馬達、Sony設計的感光元件,經過LG、夏普組在一起封裝測試後,才能成為相機模組(camera module),供應到下游的組裝廠。



除了在鏡片技術上廣為人知的大立光、玉晶光外,隨著智慧型手機的鏡頭越來精密,新的防手震技術,意味著而用來拉動鏡頭與自動對焦的音圈馬達(VCM)不只量更多,且將與鏡頭更緊密地結合。

而大立光其實自己就有一家專攻音圈馬達的子公司──大陽科技。在大立光今年7月的法說會中,執行長林恩平被外資法人問到感測器偏移式技術時,就坦言新市場量大,但是馬達本身毛利不高,如果能做到鏡片與音圈馬達組合出貨,不僅省下下游組裝廠校正的時間,對大立光而言,也將是一門發揮技術價值的好生意。

「缺點就是只有我們家有精準組合兩者技術,他怕被你綁住了,價錢還是降不下來!」林恩平一針見血地說。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蘇義傑攝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蘇義傑攝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蘇義傑攝

大立光有意前進「模組市場」

大立光有意往下游的模組市場前進,麻煩的是,競爭對手除了既有掌握者LG、夏普,甚至更下游的組裝廠也摩拳擦掌,例如鴻海。

據韓國媒體《TheElec》的報導,蘋果一改過去由模組廠將數個鏡頭組合好再送到如富士康的組裝廠生產,現在也希望鴻海能直接拿大立光鏡片,來組裝成模組。《TheElec》也揭露南韓設備廠HyVision System供應設備給富士康,間接證明了鴻海在鏡頭上,將有更多角色。

這與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8月中法說會上的說法不謀而合,他認為鴻海切入鏡頭零件和模組,除了筆電應用也鎖定其他消費電子領域,提升毛利率表現。具體來說,零件毛利率可到20%至30%、組件毛利率約10%、系統組裝毛利率僅3%。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鴻海提供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鴻海提供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鴻海提供

鴻海、大立光將短兵相接?

事實上,鴻海集團旗下已有夏普體系的康達智(Kantatsu)想攻下光學市場 ,雖然今年6月底,夏普才出售廠區給中國的中藍電子(ZET),這回又劍指鏡頭模組,顯然鴻海在光學領域的企圖心,仍沒有減少。

一場發表會,背後的商戰是:零組件廠大立光想往下游,透過更完整的方案,提升客戶的依賴度,而原本下游的鴻海,則想切入更多零件,提高毛利、往上游發展,雙方將在新iPhone的相機模組上短兵相接,就是這場發會對台廠而言,最關鍵的訊息。

雖然手機鏡頭畫素愈來愈好、感光元件愈來愈大,都是鏡頭產業可預見的未來,但感測元件已有江湖地位穩固的日場Sony把持,盤來盤去,台灣擅長的零件與組裝廠若想在手機上找到新的成長動能,做好模組,是兵家必爭新方向。

陳佳儀觀察,此次iPhone在音圈馬達與模組仍是日系大廠為主,意味著新改款的鏡頭對大立光的營收貢獻,仍不顯著。加上中廠舜宇光學也積極佈局鏡頭與VCM的垂直整合,大立光光學老大哥的地位,維持的並不輕鬆。

至於股王大立光什麼時候能恢復往日的榮光,站回高點?套句林恩平曾說過的話:「競爭永遠都存在,競爭者都很厲害!」Sensor-shift 已經為新世代的防手震技術定錨,就看這一局與組裝廠過招,能不能再度贏得「大客戶」的信賴。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