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摧毀摩蘇爾古蹟 國圖AR重現遺跡

伊拉克摩蘇爾是中東歷史名城,伊斯蘭國(ISIS)引發的戰亂讓當地古蹟化為烏有。一群捷克的歷史和考古學家連同伊拉克的合作成員,透過衛星影像、遙測技術、歷史照片,針對近幾年的文化浩劫展開系統性的回溯與記錄。國家圖書館與捷克科學學院亞非研究所合作,自今天(21日)起舉辦特展,透過擴增實境(AR)等數位科技重現摩蘇爾城遺跡。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2014年6月10日佔領伊拉克北方大城摩蘇爾,3年來不僅造成5萬名居民死亡、150萬人流離失所,也因意識形態摧毀47處建築景點,其中46處為宗教建築,包括清真寺、陵寢、墓地及學校,被稱為「摩蘇爾建築樣式」的12、13世紀獨特建築群幾乎都消失殆盡。 為了重建古蹟,一群捷克歷史學家及考古學家執行「摩蘇爾瀕危古蹟調查」計畫,並於今年2月在捷克科學學院首度透過擴增實境、3D立體列印等技術,重現瀕危或消逝的遺跡,和捷克科學學院相當友好的國家圖書館,也因此有機會將這項發表移往台灣,舉辦「瀕危的摩蘇爾古蹟」特展,這也是這項計畫的海外首展。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研究員路丹妮說:『(原音)可以來這邊看到那個ISIS現在做的破壞會有哪一些結果,就是要提醒我們,以後我們要注意有別的極端的意識形態,就是要很注意這個問題。』 民眾可透過擴增實境設備看見伊瑪目葉海亞‧伊本‧卡西姆的陵寢,這座陵寢在1239年到1240年間完工,是「摩蘇爾建築樣式」中最重要的建築;還有伊瑪目奧恩丁哈珊的陵寢,原本最有名的是2個裝飾華麗的入口及穹頂的鐘乳石狀飾拱,這兩座陵寢都在3年前遭摧毀。 另外,具有傾斜角度的努爾大清真寺哈德拔宣禮塔,是摩蘇爾的標誌性建築及象徵,甚至出現在伊拉克的紙幣上,宣禮塔的方形底部及柱塔圍繞著橫向帶狀的幾何形浮雕磚飾,歷史可追溯到12世紀晚期,並可能從18世紀末開始傾斜,宣禮塔與大清真寺都在今年6月21日被伊斯蘭國炸毀。 「瀕危的摩蘇爾古蹟」特展即日起在國家圖書館展出到明年1月21日,展覽期間還會舉辦導覽及演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