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Dai》全球化三難的台灣兩難

Jack Dai》全球化三難的台灣兩難
Jack Dai》全球化三難的台灣兩難

【愛傳媒Jack Dai專欄】多數的論述屬於後見之明,一部分論述屬於危言聳聽,只有少數論述能在現象發生前提出、並在真實世界的走向中得到印證,經濟學家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就屬於預言成真的一位。

1997年出版《Has Globalization Gone Too Far?》(全球化走得太遠了嗎?)後,亞洲金融危機爆發;2012年出版《The Globalization Paradox》(全球化矛盾)後,英國脫歐、川普當選、各國保護主義興起,成為了印證。

比起極端倡導自由市場與極端保守的左翼路線,羅德里克相對中庸,他提出「全球化的政治三難」,表示「民主政治」、「國家主權」與「經濟全球化」三者無法完美相容,必有取捨,大致如下:

1. 國家主權 X 民主政治

這條路會讓全球化變得困難,因為全球化雖然能提高整體福祉,卻往往會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被犧牲者則成為了透過民主選舉去動搖國家(政黨)主權的火苗,在中後期成為全球化的剎車器。川普的保護主義是典型。

2. 國家主權 X 經濟全球化

這條路會讓民主顯得不那麼民主,因為如第一點所言,若想貫徹經濟全球化,勢必會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那當權者若想穩固自己的主權,能否壓制成為反彈的局部民意至關重要。不民主的中國是典型。

3. 民主政治 X 經濟全球化

這組合小國居多,則得犧牲一部分國家主權,藉此來得到降低與其他國家在經貿上的交易阻力。典型的例子是歐盟成員國:喪失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權,也失去了調節國內金融的工具之一。

在各國保護主義越來越盛行的情況下,羅德里克主張「全球化的追求不應該超過各國對主權的需求」。這是務實之言,終究回推到國家內部,追求政治權力才是個政黨有切膚之痛的利益。

「一層薄薄的國際規則為各國政府留下充分的迴旋空間,這是一種更好的全球化。」他談到,我們需要聰明的(考量各國差異的)全球化,而不是極化大的全球化。

此外,他也提出各國因應世界經濟局勢的「8條常識性的基本綱領」:

1. 市場一定要植根於治理體系。

2. 民主制度和政治社區基本上都是以民族國家為基礎來組織的,而且,在不久的將來都會如此。

3. 通向繁榮的路不止一條。

4. 國家有權保護它們的社會秩序,監管制度和政治基礎。

5. 貿易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貿易本身不是目的。

6. 任何國家都無權將自己的上層建築強加給別國。

7. 國際經濟協定的目的就是要制定各國上層建築交界處的交通規則。

8. 在這樣一個國際經濟秩序裡,非民主國家和民主國家同樣享有這些權利和特權。

一句話歸納:尊重彼此政治制度的差異,不強加自己的意識形態在他人頭上,並在自己的政體下發展好自己的市場經濟與國際貿易。

回到台灣這個出口導向的經濟體,過去二十年來我們其實是在「國家主權 X 民主政治」、「國家主權 X 經濟全球化」和「民主政治 X 經濟全球化」的選擇中來回擺盪:隨著執政黨的輪替,目標改變,犧牲的部分也為之改變。

現階段應屬第二類「國家主權 X 經濟全球化」與第三類「民主政治 X 經濟全球化」中的搖擺期,介於「犧牲民主」(犧牲部分民意、貫徹政策)與「犧牲主權」(讓渡一些權力、渴望加入同盟)之間。

具體事例就不列舉了,請參考過去幾年的中美台關係、執政黨民意支持度與政策變化。可以確定的是:目標搖擺,政策也會搖擺,代價則是政策不連貫的無形成本。

以上是對台灣有辦不完的選舉的側面感想。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