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Dai》階級未必鬥爭

Jack Dai》階級未必鬥爭
Jack Dai》階級未必鬥爭

【愛傳媒Jack Dai專欄】一早臉友私訊此文給我,內容主要在論述美國階層紛亂的原因。 除了連結、沒有其他文字,我推測應該是想聽我的意見,或是純粹想分享自己覺得正確的資訊給我。

回覆如下:

「謝謝分享,已讀完,分享感想如下:

1. 這篇舉例的客觀事件絕大多數是事實,作者旁徵博引、對於各類領域有一定的吸收,很認真(拇指 );

2. 本篇的論述架構是基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階級鬥爭論,也就是在他所論述的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史;

3. 階級鬥爭的視角,有其時代基礎的參考價值,但隨著時代演變也被證明是非常侷限、甚至時常有錯的視角,二分法下的腦補與漏洞百出;

4. 因此,這篇可以總結是:用片面視角串起大量客觀事實,因此論述偏執;

5. 反證很容易想到:文中所謂的非建制派也是貨幣體系與全球化中的階段性得利者,而非全然被操控;而高福利國家如北歐各國也未必產生階級鬥爭...與其他諸多。

以上,個人意見供參考。」上面是回覆原話,那我為什麼分享這篇呢?

因為即使階層是客觀的存在,但這種對立階層式不利於我們的思考,因為當人們被陰謀論的故事說服、懷著敵意分群後,總有四種特徵:

1. 厭惡離群之人

對於脫離群體之人,我群會心生憤恨感,視脫離群體的人為背叛者,並對背叛者心生殘忍的渴望:如報應或過得不好的期待。

2. 簡化他群之人

有我們這群、就有他們那群,他們簡稱「他群」,當我們形成我群,會簡化思考、輕視與無法同理「他群」的症狀。(是他群,不是他)

3. 產生確認偏誤

我群會合理化和正當化我群和他群不一樣之處,也就是「雖然是做了同一件錯事,但我們是因為OOXX,跟他才不一樣。」合理化自己的想法的偏誤。

4. 對他群更為殘忍

由於會合理化自己群體的行為,所以在對他群人作出殘忍的行為時,也更容易在內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進而變得 更為殘忍。

上述四種天然傾向被激化後,就是充滿仇恨的現狀。幸好,印度歷史悠久且極端的種姓制度告訴我們:階級未必鬥爭。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