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Dai/623反統媒大遊行的三種矛盾

Jack Dai/623反統媒大遊行的三種矛盾
Jack Dai/623反統媒大遊行的三種矛盾

623的反統媒大遊行,很能理解人們為何願意在大雨滂沱的日子裡走上街頭,因為對岸、因為旺旺、因為國魚。

然而,不論意識與正當性宣言多麽強烈,仍無法抹滅遊行本身存在的矛盾性,三點矛盾:

1. 訴求矛盾

民主是之於專制集權的相對存在,也因為不專制,所以可以包容不同的聲音,即使是「你討厭、不信任」的媒體也一樣。

故,當你因為覺得被威脅、就提出「要求行政部門(NCC)履行職權,在符合言論自由前提下,進行合法且必要之管制」及「要求立法部門盡速牌審相關法案,防範中共透過媒體滲透分化輯散播假訊息。」的訴求時,這正是對於民主投下了不信任票,反之,也對對岸不包容、管控言論的極權形式投下了一張信任票。

挺諷刺的。

你知道嗎?美國也有共產黨,名為「美利堅合眾國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919年創立,目前黨員超過5000人,合法存在,只是沒人買單。

2. 目標矛盾

這次的標的很明顯,就是旺旺集團旗下的「中字輩」媒體們,他們親中、挺韓早已不是秘密,而年輕人看著他們糟糕的新聞,憂心「比他們無知的其他人」收看這些節目、被洗腦,最後親中賣台。

可是啊,這個遊行的反對的對象有一群明確的收視群體,而且不低,而他們力拱的政治網紅國魚兄也始終保持著30~35%左右的支持率,故:「當你反對這些媒體時,也意味著否定了收看這些媒體的人們;而他你上街抗議這些媒體時,也等於上街抗議收看這些媒體的人們。」

沒有人喜歡被貼標籤、被視為無知與愚昧,故你的抗議,有極高的可能性會使他們變得更為團結。

3. 得利者矛盾

這次活動的得利者有三,而得利的角度各不相同:

1) 抗議者:宣洩壓抑已久的不滿與怒氣。

2) 國魚兄:每一次反對與謾罵,都等於一次免費的曝光;這麼大規模的反對與謾罵,就等於一次大規模的免費曝光。

3) 活動舉辦人:絕大多數的國際品牌都有CSR(社會責任)的行銷預算,本意是回饋社會,然而企業往往希望能夠透過公益類的活動來拉抬品牌形象,甚至帶動銷售。

而這次的活動舉辦人有二,「國昌兄與館長胸」:他們得到了為期一週的大量曝光。是一波非常成功的CSR行銷宣傳,推測對於國昌兄的選情大有助益,而館長胸的未來選擇具有關鍵性的指標。

於此預測,館長胸可能會參選民意代表。(純邏輯推斷,靜看結果)

綜合以上三點可簡單小結:

「這是一個訴求違背存在本質、目標與結果不一致、實質得利者與主題不符的遊行活動。」共遑論執政當局還公開支持與派人參與的荒謬了。

別入戲太深

題外話,大家也別入戲太深,這齣戲的本質是「權力、恐懼、希望與槓桿的政治遊戲」,帶給台灣現在最著名的兩個本質相同的標誌性精神口號:「發大財 v.s. 捍衛主權」。

「發大財與捍衛主權」字數不同、意思也不一樣,然而,在一些論述中,發大財是另一種捍衛主權;而在捍衛主權也只是變相的發大財,兩者如出一徹。

只是因為溝通族群不同、故表現方式不一樣:都是忽略客觀現實、精神鴉片式的行銷標語。

最後我想說:近期港台的反中示威抗議的根本,來自於相對於中國、港台國力衰落的集體焦慮。

正如過去港台經濟遠勝過中國時、你不會看見這種抗中遊行,而當此一時彼一時之際,原本驕傲的人們對自己曾經瞧不起的對岸可能壓倒自己時,恐懼與壓抑確實需要出口。故,推測這類遊行的規模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頻繁。

此外,人們也渴望好萊塢電影裡一般神聖第三方的救援,現在這個神現在叫「美國」。美國會不會真的來救呢?決策點絕不是因為「價值正不正確」,而是「採取這個行動對於美國有什麼利益」而定。

故,島國自救難,台灣得努力成為一個「值得救」的國家更可能是正道。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