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ody、張清芳熟齡離婚》和另一半三觀差異大代表不適合?諮商心理師這樣看

44歲貴婦女星Melody(左)7日無預警宣布離婚,結束17年婚姻,歌手張清芳也在3年前結束15年婚姻。(圖片來源/Melody、張清芳FB)

44歲貴婦女星Melody(殷悅)平日給人幸福人妻的形象鮮明,不料7日卻無預警在社交平台宣布與大15歲的富商吳育奇離婚,17年夫妻情畫下句點。

Melody發文表示,「每一段婚姻都有屬於自己的課題,這一路來一直都不容易,彼此雙方性格與思想理念差距太大的狀況下,讓我們失去了關係該有的平衡。」

56歲的歌手張清芳,在2020年6月22日時也宣布與大14歲的富商宋學仁離婚,結束15年婚姻,理由不願多談,僅言「無法克服雙方的差異性」。許多網友也不免感嘆「世上還有真愛嗎?」

面對越來越盛行的「熟齡離婚潮」,心理師怎麼看?如何在婚前交往時就知道對方是否是「對的人」?婚後發現雙方期待落差大,一定只能以離婚收場嗎?

(延伸閱讀:全台200萬人憂鬱症就醫不到3成》諮商心理師:出現「這些症狀」應盡快尋求專業幫助 )

「婚前諮商、婚前協議」比挑飯店喜餅更重要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羅惠群,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指出,一般人談戀愛的過程容易有「戀愛腦」,這個階段互相有好感比較多是生理上的費洛蒙產生,或是大腦裡感知的部分,但多數人還是會先談戀愛一段時間,透過約會、相處等,更多認識對方的生活習慣、價值觀、金錢觀等部分。

「談戀愛跟走入婚姻有很大的不同其實在於承諾感,談戀愛可能就抱持著先相處認識看看,有時候可能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很認真去計較像是誰要付錢等等的事,或是即便已經發覺經濟條件、生活習慣等的差異,會先裝作沒看到,很多情境不會在談戀愛時就討論到。」

羅惠群指出,過往很多人的狀況是可能交往3、5年,就算自己沒有想結婚,父母或親友也會開始「催逼」,好像一定要跟這個人結婚,或是自己也懶得再去找別的對象,會覺得彼此相愛就可以往下走,「但其實從交往關係進入到婚姻關係,那個承諾點是很大的差別,彼此是否準備好真的進入婚姻?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

羅惠群強調,在國外很盛行「婚前諮商」,「當雙方都有結婚的想法或共識,就必須先從諮商的角度來探討婚姻的狀況。但台灣比較多都是先挑飯店、喜餅、婚紗照等,而非像國外先討論婚前契約、婚前協議等,在台灣大家可能會覺得結婚就是這樣,沒有想到要過下去這件事其實很不容易。」

對象和自己成長背景、三觀差異太大,代表不適合?

若是對象和自己的成長背景、價值觀、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差異太大,是否表示兩人不適合?

羅惠群表示,「還是要先回歸到你對這個婚姻要求的是什麼?目標是什麼?因為現在太多人是家庭給的壓力,甚至好像變成是人生必須完成的階段性任務,但其實有很多不同類型,對於婚姻這塊還是要保有一個彈性,要時時修正、重整目標,能夠去思考這件事本身就是好事,比較不會認為我已經年紀這麼大了,或是已經交往3、5年了就一定要走入婚姻。」

他也提到,這些困難的事情或決定可以透過跟客觀第三方討論,「因為像父母、朋友都算是利害關係人,心理師能提供的就是比較中立的位置,結不結婚、生不生小孩、要不要離婚,都可以提供一個比較全觀的看見,不是幫你做決定,而是幫你整理,或是幫助你跟伴侶作分析,讓雙方可以更有效率地展開共識;也可能透過心理師的分析,聽到伴侶平常不會說出的話,或是平常不敢聊的話題。」

羅惠群強調「婚前諮商」在亞洲國家較不盛行,但其實比訂飯店、喜餅、挑婚紗更重要。(圖片來源/pixabay)

心理師觀察:結婚3年內容易萌生離婚的想法

羅惠群也指出,這5到10年的觀察,有越來越多晚婚族,「晚婚通常就導致晚生,現代年輕人結婚還是有一部分是家人的期待,以及傳宗接代的壓力,很常聽到可能才剛認識半年,已經覺得有逼婚壓力,尤其女性如果到了30多歲,還有生育壓力,所以今天可能碰到一個對象還可以或是滿有誠意的,可能認識半年就結婚,結婚幾個月就懷孕,跳過過往可能戀愛3、5年的階段,很快就從夫妻的關係升級成父母,這個在我們做家族婚姻治療中是一個比較辛苦的地方。」

他進一步指出,「我們的文化比較要求做好父母親的角色,但這些年輕人一結婚馬上就有兩個角色,尤其是女性,容易把心思完全放在當媽媽的角色上,很多情況無論是懷孕或是產後照顧新生兒,另一半就容易感受到被冷落、不被重視。」

羅惠群也提到,就男性的角度,也會覺得剛結婚其實還沒完全了解彼此,好像馬上就被期待成為好父親的壓力,很多本來應該談親密感、新生活的話題都跳過了,都變成養兒教養或是生活負擔等,「很多時候沒有一個良好的感情基礎或是愛的累積,這樣的關係就容易變得很薄弱,這個薄弱的過程,甚至有可能造成先生在太太懷孕過程出軌,或是新生兒出來後也不想回家換尿布等。」

他強調,這種時候夫妻沒有親密感,大家的專注力都在小孩,夫妻又容易因新生兒養育有挫折感,這時得不到另一半的支持,就容易難受和憂鬱,進而覺得這段婚姻沒有他所期待的價值,進而有離婚的念頭,「這大概是結婚3年內容易有的現象。」

熟齡離婚成趨勢...如何降低彼此認知落差?

羅惠群也提到,像是Melody、張清芳這些公眾人物,大家會有一個認為已經結婚很久然後離婚是一個遺憾,「但這部分也是一個迷思,社會大眾對於結婚這件事希望白頭偕老、永浴愛河,或是老先生牽著老太太的手過一生,這樣才叫幸福美滿。」

他分析,現在高齡離婚者並不少,亞洲地區大概是10多年前從日本開始引進這個話題,「以日本文化來說,還是有很強烈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離婚潮多來自於先生退休後,原本的一些狀態就會直接加諸在太太身上,容易對太太命令和干涉,干擾到太太的生活,這10多年女權的發展讓女性覺得50多歲還很健康,想要追求自己的人生,也就出現日本的高齡離婚潮,台灣現在也很多。」

羅惠群認為,在家庭空巢期之後,夫妻雙方能否對話,形成一個退休生活的共識非常重要,「如果從開始結婚就進入到只談論親子教養,沒有談論經過3、40年後彼此的狀態,有時候真的會覺得不知道對方是誰、當初為何會嫁給這個人。」

是否有方法降低雙方認知上的差異?

羅惠群強調,「第一個部分還是要打破婚姻的迷思,因為人都會變化,一部份是我們要如何對愛情和婚姻有更彈性的看法,而非用過去單一的方式去思考,『好』的定義應該被解構,回歸到個人狀態。」

他指出,在兩性關係中應該破除「天造地設的一對」這樣的觀念,「因為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生長方式、經歷不可能一樣,不應該帶著『找到理想伴侶』的幻想進入婚姻,而是認同彼此差異,多去想本來就有很多的差異,雙方有沒有共識或動機,針對彼此的差異去做更多對話和溝通協調,要帶著這樣的信念,才有機會跟另一半逐漸消弭這些差異,而不是去想像,要靠兩個人努力和對方合作的姿態和動機,而非堅持只有一方去改變。」

羅惠群認為,性別、年紀、原生家庭差異每一項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認識和溝通調整,進到婚姻後,當初的幻想跟現實衝撞,就會開始感受到「對話」的重要性,「如果夫妻雙方都能掌握到比較好的對話原則,是最理想的,但如果發現在婚姻初期,無論有沒有小孩,在討論生活習慣、經濟分配、家務分工等,這些很基礎的小事,甚至不論是否已結婚進入婚姻,觀察對方是否有意願跟你談這些事,都是很重要的。」

不論是否已結婚進入婚姻,觀察對方是否願意溝通彼此差異進而改善,都是相當重要的。(圖片來源/Liangtai@photoAC)

諮商心理師:雙方願意溝通、改善彼此差異非常重要

羅惠群強調,雙方有能夠對話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且願意改善彼此間的差異,「第一步就是要認同彼此有差異,而非只以我為主。」他表示,過去在比較父權主義為主的思維下,用語上較多是「嫁進人家家」、「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些觀念都應該修正,甚至很多女性的工作能力、賺錢能力都比男性強,但因為傳統觀念束縛委屈自己,想當好媳婦和好太太,吞忍到最後變成癌症或憂鬱症。」

他建議若是雙方已經嘗試很多次仍舊無法改善關係,就需要尋求專業協助,「婚姻諮商在每個婚姻時期都會有需求,是否生小孩、退休後的規劃......各個階段都有需要,不要因為自己的想像而僵持在那裡。」

羅惠群也分享,過去碰到比較魔王等級的問題是「信任感」,「基本上像外遇,現在種類越來越多,以前是實際發生肉體關係,現在可能在網路上聊天內容比較露骨、發自拍照等等,就會讓對方很不舒服,容易引發伴侶的焦慮感和不安全感,甚至引發更多不適切行為,定位、查手機、不斷查勤等,會不斷侵蝕夫妻關係,所以信任感的重建大概是最困難的,因為重建的過程中負面經驗可能又不斷冒出來,我們也會評估,如果這些困難已經超過想要修補的心態,走向一個好的離婚、好的關係結束,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北北桃人口大搬風 台北愛往新北跑 TPASS悠遊卡啟動 牽動人口力不足
賴陣營兩岸議題打柯失準 民進黨不願見到侯友宜太弱?
德國首次派軍前進印太 參加澳洲、日本、英國等12國聯合軍演

看更多相關新聞
Melody被爆「要上億財產」誘簽不平等協議 老公告離婚無效
誘走上億房產遭前夫提告?Melody火速回應了
Melody爆離婚後現身《營業中2》 躲角落偷哭大喊「好累」
掰了富商斷17年婚姻!美女醫鬆吐「驚人內幕」:她很挫折
王瀅突爆「豪門難伺候」內幕 認原因跟Melody離婚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