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狂燒...受害者要不要揭露?專家:先處理「內在傷口」再來對抗不公不義

台灣性騷事件連環爆,從政界、醫界到近來沸沸揚揚的演藝圈多位藝人,還未曝光的受害者該如何自處?(圖片來源/freepik)

台灣性騷事件連環爆,從民進黨爆發黨工遭性騷擾、國民黨遭爆男立委性騷男記者,以及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沛君出面指控,名嘴朱學恒對她強吻性騷擾後,演藝圈「#MeToo」風波也持續延燒。

以愛家好形象著稱的藝人宥勝,被爆出性騷擾包括助理等多名女子,雖在臉書發文道歉,但人設仍崩壞。57歲資深藝人許傑輝近日也遭多位女星指控性騷擾,即使15日已宣布退出演藝圈,不過性騷風波仍持續延燒。

知名主持人黃子佼19日遭影射性騷後,中午發出3段影片道歉,但揭露一連串毀滅式演藝圈醜聞,並透露在演藝圈的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不為人知的黑暗面,但因為不是#MeToo事件,似乎就不受影響。」不料直播結束後情緒不穩,當場受傷送醫,昨晚轉進加護病房,所幸目前無生命危險。

前陣子更有台大醫院婦產科教授「台大狼醫」,多次藉公務之名,邀各藥廠、金融界的女性業務員在居酒屋聚餐,疑似藉機下藥後帶至汽車旅館性侵害,受害者也於3月底出席記者會抗議。

(延伸閱讀:台大「狼醫」涉嫌下藥性侵》3受害者出面指控 范雲直指《性防法》、《性平法》出現漏洞 )

其實任何環境下,不論是工作、公開或私下場合,都有許多性騷擾案件尚未被揭露。究竟受害者要不要趁著這波MeToo行動勇敢站出來舉報?還未曝光的受害者、加害者又該如何自處?身旁的陪伴者又可以怎麼做?

受害者要不要公開揭露?心理師建議:可先評估「這件事」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羅惠群,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指出,「不論是時間點還是事件發生當下,這些被害者都需要有勇氣及承擔外界的眼光,揭露過往這些性創傷或性騷擾案件,也需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壓力。」

羅惠群表示,就他觀察,常看到有些事件爆出來後,被害者反而會受到一些來自社會大眾或網路上的責難、攻擊,「無論是誰都很難去承擔這樣一個不好的反饋,或是有些被害人會覺得自責,因為當初沒有站出來或把事件公開,導致有更多受害者,而產生內疚或罪惡感,覺得自己好像也是共犯,所以有時候也會趁著這波Metoo行動去呈現出來。」

不過他想呼籲被害者,如果有動機想去公開或揭露一些過往的創傷事件時,可以先評估周遭是否有能支撐自己的力量。

「我們在講公開這件事,大概都是檯面上有聲量的人,有些時候可能會有一些反撲,或是讓這個事情見光後引起其他民眾的反饋,可能有正面或負面,這些都沒辦法去預測。所以對我來講,並不是要壓制受害者不去講這些事,但可能需要細想,當我做出告知的決定,週邊的家人、朋友、伴侶有沒有機會能接住我。」羅惠群表示。

掀開傷口恐造成2次傷害...周圍人支持很重要

他進一步指出,過去也有過的經驗是,當事件被揭露出來時,受害者的家人或伴侶並不諒解,「我們比較擔心,這些受害者在揭露的過程,造成更多2次、3次、4次的傷害,甚至在揭露的過程把自己逼到一個絕境,連他/她的家人跟伴侶都無法支持。」

羅惠群表示,事件的處理可先去分析,「目前到什麼程度?事情已經過了5年、10年、15年?自己的調解跟周遭家人的說法為何?這部分如果自己先有一個評估可以得到支持,就一個專業工作者來說,我覺得會是比較放心的方式。」

不過他也理解這其實很兩難,「因為很多事情是見不得光的,或是在這種社會風俗底下,也會擔心家人或伴侶知道的話,會不會影響到彼此的關係?在這類MeToo大型公開的運動下,可能一夕間突然有數千萬個人跑到你的臉書、社群媒體有各種留言,不論是加油或攻擊,或是透過新聞媒體的曝光,影響和壓力絕對是比私底下講,或是一般的關係裡面講來得更嚴重。」

羅惠群擔憂,「這部分不是那麼單純只有一個想法,還會影響到生活、生命跟他人的關係,如果這些支撐點不夠的時候,有沒有可能因此受到更大的傷害,甚至造成自我傷害的狀態?」

他表示,這種性騷擾或性創傷有時候是公平正義的問題,但受害者內心受創,例如被摸、在職場上被不當對待...這些東西的內在心理狀態,是否有透過專業人員去協助,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很多時候沒有被協助處理好的話,其實傷還是在,公平正義只是其中一塊,但內部受的傷只是暫時被覆蓋,裡面可能正在化膿,今天揭開是為了公平正義,但底下一大堆創傷、要清創的東西,沒有資源也沒有管道,這樣一掀開那個狀態反而會更嚴重,這就有點危險了。」

透過專業人士先處理「內在傷口」,再來對抗不公不義

那麼假如受害者評估支援系統沒辦法支撐他/她,這樣還是得繼續選擇沉默?

羅惠群表示,「比較理想的狀態是,受害人在這段時間內都有尋求相關專業人員的協助,當他/她內部的傷口比較輕微或已經恢復時,內在的復原力才比較能支撐他/她去對抗公平正義這件事。」

他強調,MeToo這件事情要對抗的其實是權力,「不論是男性的權力或是職場上的各種角色的權力,這個權力不對等,才是這個議題的核心,不論是性別或職場,這件事本來就是困難的事,但如果自己的狀態沒有準備好,或是內在創傷沒有被撫平處理,其實會有更深層的影響。」

羅惠群也建議,如果過去沒有接受過相關的諮商協助,可以先使用政府提供的相關資源,像是全芯創傷復原中心。「現階段是否適合在這波運動裡去發聲,都可以透過專業人員對受害者的談話、評估,進一步了解受害者內在的狀況。各地的家防中心及協會,都可以先尋求一些專業協助,我覺得會更保險,這樣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有人可以接住你,這點非常重要。」

《信傳媒》提醒您,自殺解決不了問題,請給自己一個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反霸凌專線:1953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七都預售屋交易總價比一比》新竹縣市超越新北晉升「新天龍國」
阿里巴巴高層大地震 蔡崇信將接董事會主席 總裁透露馬雲人在東京
最新》朱侯愛將 張其強任國民黨副秘書長對接朱立倫與侯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