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C是什麼?新冠康復後台灣孩童首例MIS-C現蹤 症狀有哪些?要如何預防?

台灣近期傳出一名10歲男童染疫痊癒後一個月,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簡稱MIS-C)。雖然該名男童6月5日病情趨穩後,已轉出加護病房,但因是台灣首例MIS-C個案,引發許多家長擔憂。究竟什麼是MIS-C?又有哪些症狀?

延伸閱讀》首例「MIS-C」出現了!10歲童確診康復 隔月高燒休克送ICU

MIS-C台灣現蹤,近期傳出一名10歲男童染疫痊癒後一個月,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簡稱MIS-C)。雖然該名男童6月5日病情趨穩後,已轉出加護病房,但因是台灣首例MIS-C個案,引發許多家長擔憂。(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MIS-C台灣現蹤,近期傳出一名10歲男童染疫痊癒後一個月,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簡稱MIS-C)。雖然該名男童6月5日病情趨穩後,已轉出加護病房,但因是台灣首例MIS-C個案,引發許多家長擔憂。(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MIS-C是什麼?

MIS-C是新冠肺炎開始流行後,衍伸出的發炎性疾病。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資料,MIS-C可能發生的年齡介於0到19歲,主要在6到12歲的孩童身上出現居多,大多在兒童染疫後二到六周內發生,目前致病的原因仍不明。MIS-C的症狀與川崎氏症十分相似,但MIS-C多發生在西班牙裔、非裔和白種人身上,川崎氏症則以東方人居多。

在Alpha病毒流行期間,MIS-C的發生率約為每10萬名確診兒童中出現54.5例;Delta變種病毒期間,則為每10萬名49.2例。隨著Omicron變種病毒染疫後逐漸輕症化,確診兒童患上MIS-C的機率下降到10萬名3.8例;但即便是無症狀患者,仍有可能染上MIS-C。

延伸閱讀》兒童染疫恐釀「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醫籲家長留意7症狀

衛福部針對MIS-C作出解釋,好發於6-12歲孩童居多。(指揮中心提供)
衛福部針對MIS-C作出解釋,好發於6-12歲孩童居多。(指揮中心提供)

MIS-C出現哪些症狀要留意?

依據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標準,若是兒童、青少年曾經確診新冠肺炎,且發燒至少三天,經過實驗室檢查顯示發炎指數上升,搭配以下條件中至少兩項:

  • 出疹或雙側非化膿性結膜炎、黏膜發炎

  • 低血壓、休克

  • 心肌功能受損(包含心包膜炎、瓣膜炎或冠狀動脈異常)

  • 凝血功能異常

  • 急性腸胃道症狀(例如:腹瀉、嘔吐、腹痛等)

排除可能造成臨床症狀的原因後,就可以診斷為MIS-C。

而當兒童確診後六周內持續發燒,並且進一步出現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休克,以及皮膚出疹、眼睛充血等警示症狀,就必須立即就醫。

兒童與青少年在罹患新冠肺炎後的6周內,須格外留意MIS-C病徵。(指揮中心提供)
兒童與青少年在罹患新冠肺炎後的6周內,須格外留意MIS-C病徵。(指揮中心提供)

MIS-C國外有哪些案例?

美國CDC統計,截至2021年7月,美國境內共發生4404件MIS-C個案,其中有37位死亡。今年初爆發第五波疫情的香港,3月的數據也顯示約有13名染疫後的兒童出現MIS-C類似症狀,在觀察其中11名孩童後,有7人被診斷為MIS-C,並且需要入住加護病房。

MIS-C的影響?該如何預防?

許多醫師表示,要預防MIS-C最好的方式仍是施打疫苗。美國研究也指出,12至18歲接種兩劑疫苗的青少年,可以降低91%MIS-C發生的機率。在國內出現首名個案後,林口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醫師也在臉書貼文提醒,MIS-C的併發症高,出現冠狀動脈異常的機率高達10%至50%,死亡率約為1%至2%左右,呼籲家長仍應盡速讓家中小朋友接種疫苗。

實習記者:黑立安

核稿編輯:林思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