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疫苗功臣 卡里科及魏斯曼獲諾貝爾醫學獎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日電)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生技科學家卡里科及醫學家魏斯曼共享。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說,COVID-19疫情爆發後,mRNA疫苗能快速上市拯救無數性命,這2人是大功臣。

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由匈牙利裔美籍生技科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o)及美國醫學家魏斯曼(Drew Weissman)共享殊榮。兩人都是2022年唐獎得主。

吳漢忠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召開的線上記者會上指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BNT、莫德納等公司能在短短11月內就開發出疫苗,拯救無數寶貴性命,背後大功臣就是這2人。

吳漢忠說,如今已有逾130億劑COVID-19疫苗施打在人類身上,其中有6到7成是mRNA疫苗,證實其為快速且有效的策略;未來mRNA技術除可發展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更可望發展為個人化癌症疫苗,在細胞治療及基因治療等領域,也都相當可期。

中研院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執行長陶秘華說,讓mRNA進入細胞產生蛋白的技術在學界發展多年;這2人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做到修飾核苷酸,避免因嚴重發炎反應,而無法產生大量蛋白。

陶秘華說明,其中卡里科發現,若修飾其中某個核苷酸,就能欺騙體內辨識病毒的受體,避免引發免疫反應,魏斯曼則是把其中原理說明清楚,因此這個方法是在RNA專家與免疫學專家共同合作下開發完成。

陶秘華指出,因相關研究成果,已由BNT、莫德納等公司用於發展流感疫苗和癌症疫苗等,並已先後走到動物研究階段,擁有人體臨床試驗基礎和生產技術,因此在面臨COVID-19疫情時,才能快速做出疫苗,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

卡里科和魏斯曼都是2022年唐獎得主,當年由2人與彼得.庫利斯(Pieter Cullis)共同獲得。吳漢忠認為,庫利斯這次沒有獲諾貝爾獎相當可惜,mRNA原本進入人體後就會被破壞掉,而庫利斯研究能保護核苷酸的脂質奈米顆粒系統,也相當重要。

陶秘華表示,這3名科學家的貢獻對完成mRNA疫苗技術缺一不可,庫利斯未能獲獎確實是遺珠之憾。但諾貝爾獎的給獎標準,不完全是應用價值,科學創新也是很重要的考量。(編輯:管中維)1121002

看更多相關新聞
培養出奧運金牌女兒超驕傲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曾遭冷落38年
助新冠疫苗問世 美2學者獲諾貝爾醫學獎
卡里科及魏斯曼獲諾貝爾醫學獎 兩人皆感難以置信
mRNA技術獲諾獎 可治癌症愛滋病
冷門研究崎嶇路 卡里科十年磨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