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史詩級印劇 《情迷希拉曼地:璀璨名姝》關於愛與自由的故事

Netflix印度劇《情迷希拉曼地:璀璨名姝》故事背景為1920年英屬印度時期。(圖片來源/IMDB)

(讀者投書─作者為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林玫玲。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Netflix印度史詩級大劇《情迷希拉曼地璀璨名姝》(Heeramandi: The Diamond Bazaar),由瑪尼莎‧克若勒(Manisha Koirala)、索納絲‧辛哈(Sonakshi Sinha)、艾迪蒂‧拉‧哈亞里(Aditi Rao Hydari)、莎敏‧席格(Sharmin Segal)等女星領銜主演。故事背景為1920年,英屬印度(British India)時期,以舞孃瑪莉卡(Mallika)的人生為主線,由此展開複雜糾葛的愛恨情仇。舞孃、納瓦卜(Nawab)、英國人及革命分子共同演繹人類為夢想、為愛情、為國家爭取自由的悲壯故事。

希拉曼地就是命運

瑪莉卡是希拉曼地女王,享有崇高地位,主宰無數少女的命運。然而,成為薩西瑪哈爾(Shahi Mahal)夫人之前,母親不顧她的反對,執意讓她成為舞孃,後來被迫放棄自己的孩子。

當初,蕾哈娜(Rehana)賣了她剛生下的嬰兒,威脅要讓她從舞孃淪落成妓女,導致她痛下殺手,賣掉蕾哈娜的女兒法莉丹(Fareedan),並將兩棟豪宅占為己有。坎坷的際遇,讓她領悟生在希拉曼地,成為舞孃就是命運。所以,即使阿蘭澤(Alamzeb)是最疼愛的小女兒,也毫不留情扼殺她想當詩人的夢想。

從一個不願意成為舞孃的天真少女,變成眼裡只有利益、心狠手辣的夫人,這是瑪莉卡在希拉曼地學會的生存之道。在這裡,不是被賣就是賣人,不是被騙就是騙人,不是被背叛就是背叛人,因此,遭遇不幸之前,必須先下手為強。命運多舛的瑪莉卡,說穿了,只是希拉曼地千萬個舞孃的縮影。艷麗的容顏、婀娜的舞姿,讓舞孃掌握當時的貴族──納瓦卜。表面上,她們玩弄納瓦卜於股掌之上,實際上只是他們尋歡作樂的對象。

瑪莉卡早就明白舞孃與納瓦卜的愛情終究以悲劇收場,故身為舞孃卻墜入愛河,就是滔天大罪。拉秋(Lajjo)被拋棄後,憂憤而死。拉秋的死,瑪莉卡認為是一種解脫,因為一般人只要努力就能得到自由,而舞孃唯有死亡才能獲得自由。

愛情是走向毀滅之路

佐菲卡(Zulfikar)跟蕾哈娜在一起時,就跟瑪莉卡暗中來往,並生下一子。兒子出生後不久,蕾哈娜賣掉他。除了這個兒子,瑪莉卡還有兩個女兒,比波(Bibbo)和阿蘭澤。阿蘭澤也是佐菲卡和瑪莉卡的女兒。在希拉曼地,多是舞孃與納瓦卜生下的孩子,但這些孩子永遠無法被父親承認。長大後,男孩成為皮條客或癮君子,女孩則成為舞孃。劇中對瑪莉卡的愛情描繪,只有跟佐菲卡的那段情,更多的是以第三者的角度,冷言旁觀他人的愛情。

當她得知侍女賽瑪(Saima)戀上車伕伊克巴(Iqbal)時,不禁噗哧一笑:「傻瓜,妳竟然愛上了男人,而且還是個窮光蛋。」她預言拉秋愛上佐拉瓦(Zorawar),終將被傷透心。當瓦西達(Waheeda)得知女兒夏瑪(Shama)搶了她的男人,要瑪莉卡做出裁決時,瑪莉卡只是淡然地說:「薩西瑪哈爾需要有錢的常客,我們來者不拒。從今天開始,費羅茲(Feroze)就是夏瑪的對象。」(第4集)

塔基達(Tajdar)是出身尊貴的納瓦卜,跟阿蘭澤相愛,但瑪莉卡堅信他們的愛情不會有結果。從她後來為了救阿蘭澤而承受強姦之辱,可知阿蘭澤在她心中的重要性。鍾愛阿蘭澤的瑪莉卡,不會不希望女兒擁有幸福。只是看盡男歡女愛的瑪莉卡,深知舞孃動情的下場。她認為愛情善變,男人不可靠,尤其是納瓦卜的愛。

從拆散有情人的角度,瑪莉卡確實殘忍,她陷害伊克巴入獄,將賽瑪賣給兩個男人;但從現實的角度,賽瑪後來成為名歌星並嫁給富豪,未嘗不是瑪莉卡改變她的命運。法莉丹對愛情,也有類似的詮釋。她知道當阿蘭澤跟塔基達相遇,一定會愛上彼此。為了向瑪莉卡復仇,她使兩人再度邂逅,深信「只要有愛,就會有毀滅。」9歲時,被瑪莉卡賣掉,之後又被轉賣,這讓她學會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法莉丹堅韌的性格,跟瑪莉卡很像,故瑪莉卡感嘆比波和阿蘭澤的內心深處從來就不是舞孃,唯有法莉丹跟她一樣陰險、狡猾又卑鄙。

法莉丹,就是另一個瑪莉卡。她們都是在嘗盡人情冷暖、歷經現實磨難後,試圖維護最後一絲尊嚴的女人。

渴求自由!革命萬歲!

此劇有兩大主軸,一條是舞孃和納瓦卜的愛情故事;另一條則是人民為爭取自由,不惜犧牲生命的革命情懷。

塔基達不顧父親阿許法克(Ashfaq)的反對,也要跟阿蘭澤廝守終身。但在新月之夜,阿許法克通知英國警司卡特萊特(Cartwright)帶走兒子,只為了阻止他迎娶阿蘭澤。就這樣,卡特萊特依反叛英屬印度的指控,逮捕塔基達。塔基達是滿懷理想與熱情的革命分子,期盼印度能脫離英國統治,重獲自由。阿許法克視卡特萊特為朋友,但卡特萊特只把納瓦卜視為英國人的奴隸。他要拿塔基達殺雞儆猴,威嚇所有納瓦卜。

塔基德和阿蘭澤的愛情注定是悲劇,因為無論怎麼相愛,也難以跨越階級鴻溝。只要阿許法克不允許,這段關係就走不下去。這就是瑪莉卡不贊成他們在一起的原因。她深知自詡為擁有高貴血統的納瓦卜,是無法接受出身卑微的希拉曼地女人。即使沒有阿許法克,身為革命分子的塔基達,也難以跟阿蘭澤比翼雙飛。這正是革命分子領袖哈米德(Hamid)問塔基達的:「要國家還是愛情?」要解放印度,犧牲性命還不夠,必要時,還得犧牲心上人。如果心有罣礙,就無法堅定地走在荊棘密布的革命道路上。

比波之所以甘願服侍瓦利(Wali)和帝國警察總監亨德森(Henderson),只為了提供情報與金錢給革命分子。她人生的唯一目標,就是印度的自由。她認為反叛是義務,唯有反叛,才能讓生命有意義。所以,她參與革命組織,誓言不當任何人的奴隸。她抱著必死決心,槍殺亨德森,堅信女人也可以為國犧牲。聽到比波即將被處決,瑪莉卡只是以她為榮,因為她是希拉曼地第一位殉道者。由於比波,希拉曼地的舞孃從此成為愛國者,為自由而奮戰。

被押送至刑場前,警方問比波有什麼遺願,她唱出渴求自由的心聲。行刑時,從容就義,吶喊:「革命…」高牆外隨即傳來舞孃們響亮的聲音:「萬歲!」這一幕慷慨激昂,令人動容。

唯有身處被奴役、被剝削、被迫害的環境裡,才能體會自由的可貴。

下一場戰鬥:女權的抗爭

因為比波,瑪莉卡終於明白在頑強的命運面前,人類也可以憑一己之力對抗不公。希拉曼地的女人更因為比波,不再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而是同心協力為祖國的自由奮戰。肚子裡的新生命,讓阿蘭澤有勇氣槍殺蹂躪瑪莉卡、虐殺塔基達的卡特萊特。這個新生命更帶給她活下去的力量,因為這是跟塔基達的愛情結晶。

《情》劇在一段旁白中畫下句點:「就像金籠中的鳥,這些舞孃知道自由的可貴。她們為了自由而反叛,為了自由奮鬥並做出犧牲,但她們的犧牲隨著時間被遺忘。不讓女性得到應得財產的社會,又怎麼會讓女性得到應有的歷史地位呢?1947年8月15日,爭取自由的抗爭結束了,但女權的抗爭永遠不會結束。這些舞孃展開了新的鬥爭,在新世界享有尊嚴的鬥爭。她們人生中的下一場戰鬥。」

英屬印度時期結束,印度迎來真正的獨立。這些女性革命者,在歷史的洪流中被遺忘。舊時代的結束,意味著新時代的來臨。然而,這個新時代依然沒有賦予女性應有的權利。這段旁白揭櫫女性只有得到應有的財產,才能得到該有的歷史地位。而舞孃,又是印度女性中的弱勢者。根深柢固的種姓制度,注定財富只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男尊女卑的宗教觀念,注定女性只能是男人的附屬品,而無法擁有平等的教育資源與工作機會,更遑論經濟獨立。

希冀有朝一日,女權問題能被印度社會所正視,人們不再以情色眼光看待舞孃。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大範圍缺牙該怎麼辦?牙醫師分析3種假牙優缺點
從風頭水尾到目光焦點 芳苑鄉仁愛社區
努力小農》血生薑到何時? 花東三法將大肆入侵脆弱的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