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e Serie57® 字體展:關於一個古字新生的製作過程

 

全亞洲首度布展的德國neue Serie 57字體展自5月31日至6月16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的「不只是圖書館」獨家登場。「不只是圖書館」攜手親自參與製作字體「neue Serie 57」的德國設計師Alexander Roth及臺灣字體設計師張軒豪舉辦了一場展覽:「The very old, brand new:時代重塑・古字新生-neue Serie 57字體展」。

 

neue Serie 57,是一面透鏡,折射著當代人們對於文字型體的要求

 

「neue Serie 57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字體復刻,而是全新的一套數位字體。」——Günter Gerhard Lange

 

使用中文輸入法的人或許早已習慣新細明體、宋體、黑體、圓體等字型,且在實際應用時,也能夠體會同樣的字套用到不同字體時,字的間距、排版、大小、筆形也會有所不同。字體到底是什麼?字體如何被設計?又是如何數位化成為我們每日在辦公軟體上看到的樣子?透過neue Serie 57展覽的案例簡介及實體講座的設計心得分析,或許能夠得到答案。

 

 

文字,是連接人與人最直接的媒介

 

人類的歷程自電腦時代走來,已歷經數次資訊的飛躍式成長,而即將籠罩我們的數位化作為熱詞躍上歷史舞台,抖落了許多新興領域,如AI、元宇宙、區塊鏈等。儘管科技帶給我們瞬息萬變的生活與不斷更新、置換的訊息,不變的是以文字為媒介的訊息傳遞。而文字從來就不只是冰冷的符碼,更是人類賴以交流的重要工具,從視覺到聽覺,讓人們連接彼此、溝通情感。

 

文字之於人們是如此地重要,從印刷時代到數位時代,媒介的更替輪轉並沒有改變人們對各類符碼的依賴,在這過程中,文字的視覺化過更需借助字體設計師的幫助。如何把握文字的辨識度與美感,讓每一個字符的呈現能夠清晰、明確卻不失典雅、優美,是每一個字體設計師終其一生都要努力達成的目標。藉由此次展覽與主題式講座,我們將走入neue Serie 57的前世今生,從古字新生的過程,觀看我們每日賴以溝通且早習以為常的文字是如何被產生、被呈現的。

 

 

neue Serie 57的前世今生:一套古字新生的過程

 

展場中除了完整呈現了「neue Serie 57」的起源、製作過程與細節外,同時還展出了「Akzidenz-Grotesk」的歷史文物、應用與字體樣本。此展覽為亞洲史上首次以如此完整、豐富的方式來展出某個字體的歷史與製作過程,吸引到許多字體愛好者與字體設計師共同參與。

 

除了展覽,本次活動也特別邀請到neue Serie 57的設計師Alexander Roth 前來臺灣,透過講座的方式與大家分享字體製作的過程,Alexander Roth提到:「自19世紀末開始,德國最大的字體公司Berthold所開發並生產的『Akzidenz-Grotesk(簡稱AG)』字體家族便享譽全球,甚至被稱為現代無襯線字體之母。隨著國際主義的平面風格興起,它一躍成為這個浪潮中最具影響力的字體,至今仍聲名遠播。」

 

 

1957年對於許多字體設計師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除了在這一年誕生了兩款極具影響力的字體「Helvetica」和「Univers」外,德國Berthold的設計總監Günter Gerhard Lange也呼應當時的時代精神,設計了全新版本的「Akzidenz-Grotesk Serie 57」字體。遺憾的是,它從未被至作為一個完整的字體家族,後來因種種緣故,遭到後來的人們忽略。Akzidenz-Grotesk Serie 57隨著時代的演進漸漸被埋沒,也未參與數位化過程。

 

多年後,設計師Erik Spiekermann才在一個舊的鉛字木匣中意外地發現了這款字體的鉛字,他與另一位設計師Alexander Roth合作,對這套半成品進行重製、設計,因而誕生了一套全新的數位字型「neue Serie 57」。儘管neue Serie 57誕生於數位時代,但它最早卻可以追溯到19世紀。在許多Helvetica的複製品、模傚和克隆之中,neue Serie 57是一套有悠久歷史背書且值得信賴的新字體。

 

透過講座,Alexander Roth將講述neue Serie 57的起源與歷史,並重返50、60年代,分析當時Akzidenz-Grotesk Serie 57的設計與那些被人們遺忘的故事,闡述「再發現」這個字體的心路歷程,最後透過與Erik Spiekermann的合作,在多次反覆溝通中,讓這個字體得以數位的型態重新問世。講座末尾Alexander Roth甚至以雀躍的口吻透露:「未來,我們希望能夠製作neue Serie 57的中文版本。」

 

另外,活動還包括一場海報設計工作坊,以知識與實作相結合的方式體驗歐文排版的趣味之處,並帶領大家進入我們每日都會看到、用到的字體中。欣賞字體的同時,也理解到設計師設計字體的不易之處。

 

 

neue Serie57®的設計師簡介

 

◎ Alexander Roth

Alexander Roth是一位字體設計師,畢業於海牙皇家藝術學院並曾在於許多全球知名的字型公司工作過,像FontFont、FontShop、Linotype與Monotype等,同時也是2019年發行的「Helvetica® Now」字型的設計師之一。目前成立了自己的字型公司「neue」並提供原創字體及客製字體服務。他的作品橫跨了時裝產業、汽車製造商、文化機構和政府機構,並且得過德國設計大獎以及紐約字體指導俱樂部所頒發的獎項殊榮。

 

◎ Erik Spiekermann

自 70 年代以來,Erik Spiekermann的圖形標誌和設計作品一直是引領世界平面設計的獨特存在。身為 MetaDesign 和 Edenspiekermann 的創辦人,他為柏林的公共交通、德國鐵路、《經濟學家》以及Audi、Volkswagen和Bosch等品牌塑造了獨特的形象。另外,他所設計的一些字體如 ITC Officina 和 FF Meta(台灣高鐵的指標使用字型)也被視為經典。時至今日,他仍是字體界的核心人物。 目前他在柏林成立了活版印刷工作室 Hacking Gutenberg,並且仍在為公共交通計畫設計指標系統,偶爾也寫書和設計字體。

 

 

活動 ①|講座|06/02 14-16

【關於一個古字新生的製作過程】

#隱藏在歷史中的新字體 #字體製作過程

講師透過分享neue Serie57的起源:關於Akzidenz Grotesk Serie57的歷史,分析當時的Akzidenz Grotesk Serie57設計與後來被遺忘的背景故事,闡述如何「再發現」這個字體,並且透過與Erik Speikermann的合作,讓這個字體以數位字型的型態重新問世!

報名連結 https://www.accupass.com/go/NS01

-

活動 ② |工作坊|06/16 14-17

【海報設計—以橡皮章字與模板字手工排印】

#橡皮活字 #模板字 #海報設計

這次工作坊將首次使用neue Serie57的橡皮印章與模板字版本,進行海報的創作與印製。並且介紹歐文字體排印的技巧,如何安排字間、行間和版面空間,引導學員們從現有的字母、符號,發揮想像力、延伸視覺的基本元素,並逐步延伸及創作。

報名連結 https://www.accupass.com/go/NS02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The very old, brand new:時代重塑・古字新生—neue Serie57®字體展

展覽地點|不只是圖書館 Not Just Library

展覽期間|2024.05.28(二)- 06.16(日)(每週一休館)

開放時間|10:00~18:00

展覽票價|50元

線上購票 https://reurl.cc/LWmX6y

實體購票 https://reurl.cc/kO1qrb (請至設計點)

 

指導單位|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主辦單位|neue、Eyeson Type

執行單位|不只是圖書館

協辦單位|Hacking Gutenberg

贊助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justfont、小福印刷、聯美紙業、彼玩創意行銷、braun.1955

策展人|張軒豪、Alexander Roth

 

 

圖片來源:放言編輯拍攝

原文網址:neue Serie57® 字體展:關於一個古字新生的製作過程

掌握時事,鎖定放言

更多放言報導
《放・專題》「我們+」展現社宅新面貌,首個全台社會住宅展覽在松菸盛大開展!
《克林姆藝術沉浸特展》降下閃爍金光,藝術與科技最細緻的融合,提供零死角實境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