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斯風的古典容顏 沈子傑

薩克斯風的古典容顏 沈子傑

「我3歲學琴,國中畢業開始學薩克斯風。原本想學的是爵士風格,結果啟蒙老師胡東龍是古典薩克斯風出身,便這樣被帶進來,然後出不去了。」出不去的原因,是因薩克斯風融合豎笛、長笛、雙簧管等木管樂器特色,又飽含銅管樂器的音量,音色細緻而多元,且低沉如人聲,比起爵士風格,古典薩克斯風還有許多等待被挖掘的表現性。

沈子傑從小成長於單親家庭,由媽媽一手拉拔長大,他和媽媽無話不談,感情親密,直至大學,叛逆期才真正開始。當時沈子傑沒有選考音樂科系,而是想著大學畢業、找個好工作、賺錢過生活。不料他對學校課程感到無趣,兩度面臨退學,經過數次家庭會議,他向媽媽表明想念音樂的心意,最後媽媽尊重他的決定,當時已舉辦過多場演奏會的他,帶著補習3個月的法文和一只皮箱,進入巴黎市立音樂院就讀。

初到巴黎 全部打掉重練

抵達巴黎,全新的沈子傑,卻是從吃大癟開始第一堂課。拿起樂器,才吹出第一個音do,指導教授Yann Lemarié說:「停,到這裡就好。」從發聲原理、聲音細緻度全部重來,整堂課膠著在do;第二個星期仍在do;第三、四個星期終於前進到do、re、mi、fa、so;兩個月之後練音階,再過半年才輪到練習曲,「除了樂器沒變之外,其他以前練的東西全都變了。剛開始很挫折啊!只差沒躲在棉被裡哭而已。下課後走在路上像行屍走肉,身邊也沒有朋友,覺得怎麼會這樣?」「打掉重練」不是沈子傑吃的第一個癟,教授要求他多去參加比賽,給評審看、跟對手切磋、磨練經驗。在法國第一場比賽,他吹了一首現代樂曲目,按照自己的方式詮釋吹奏速度。演奏完畢,其中一位評審當頭就批:「你吹得很爛!」而該首曲子的作曲家竟是坐在台下的評審之一,他要沈子傑拿出曲譜,說明該段落已標明他預設的速度,當下給沈子傑上了震撼課。

通過音階與練習曲的瓶頸之後,沈子傑學習越漸快速,他信心滿滿參加2010年第一次畢業考,結果名落孫山,必須多留一年,「我已經記不得當時評審的評語,只記得站在音樂院外面嚎啕大哭!」

多留一年是個意外,卻也是個恩賜。他抓緊時間多聽、多看、多演出,還鼓起勇氣嘗試「賣藝人生」,即便半小時僅30歐元入袋,遠不及隔壁的魔術先生;他參加音樂劇《小美人魚》演出,和作曲家Graciane Finzi同台;他還得跟時間賽跑,教授出了「一個月練好一首曲目並上台表演」的功課,要他磨練演奏風格;而他的曲子越吹越好,尤其擅長富有戲劇張力的曲子,Lemarié稱讚他Villa-Lobos〈Fantasia〉和Robert Muczynski〈Sonata〉吹得青出於藍;2011年6月7日,他終於通過畢業考,獲得最高級班演奏家文憑,返回台灣。
→沈子傑更完整的學習內容?詳見第134期《明周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