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導演也曾當雜工!陳可辛親身經歷融入片中

記者許世穎/綜合報導

華人電影圈重量級導演陳可辛,從影22年來共拍過13部電影,但大導演也不是一直都這麼順遂,他18歲在紐約求學時,就曾當過餐館雜工,在他的新作《海闊天空》中,就融入這段個人經歷。

陳可辛日前受訪時表示,過去如果有人問他拍過這麼多的電影當中,最喜歡哪一部?他都無法立即回答,但拍完《海闊天空》,他立即知道這是他最喜歡的一部作品,原因在於他將許多自身的性格和經歷投射到鄧超主演的「孟曉駿」身上,也是他最「個人」的一部電影。

他回憶,18歲時隻身到美國求學,邊上課邊打工,因個子小年紀又輕,他到餐廳打工連服務生(waiter)都當不成,只能當收拾桌子、倒水倒咖啡的雜工(busboy),而且連小費都不能拿,只能從服務生拿到的小費中分一點零錢,有次有位老太太竟塞給他20元美金小費,並鼓勵他的路還很長,讓他感動莫名。

多年後,陳可辛也帶吳君如重返當年打工的餐廳:「我當時不覺得苦,其實年輕時吃苦是很浪漫的,後來再回去,也只是想看看當年打工的餐廳還在不在,回憶青春的光景。」

新片找回熱情 訪台分享交流

除了自身經歷,「孟曉駿」的性格和價值觀也是陳可辛個人的寫照,比如講話直來直往,不會講一套說一套,對堅持的事務總是據理力爭,但也因此常常得罪他人。這次拍攝《海闊天空》也讓他直說「找回30多歲剛拍片時的熱情」,也重新找回曾經失去的「純真」。

陳可辛透露:「我對勵志或心靈雞湯類的東西向來是不相信的,我本來只想拍大時代下的小人物,但最後我卻被當中的氛圍所感動,現在我會退一步相信有夢想這件事,就像片中黃曉明說的:『夢想就是一種讓你堅持,就感覺幸福的東西。』」

今年台北電影節將陳可辛選為「焦點影人」及「台北電影獎」評審團主席,陳可辛將於本週六(13日)抵台,晚上將出席《海闊天空》在台北電影節的首映,接下來更將進行為期7天馬不停蹄的看片行程,並接連出席13日《海闊天空》、15日《金枝玉葉》及18日《甜蜜蜜》的映後座談,分享當年拍片故事,和更多台灣觀眾和影人進行交流。

《海闊天空》描述黃曉明、鄧超及佟大為三位大學時代的好朋友,畢業後一起創辦英語補習班,從一開始篳路藍縷的草創時期,到克服重重困難,最後實現夢想的故事,在大陸票房狂賣5.4億人民幣(約25億台幣),創下陳可辛執導電影在大陸的最高票房紀錄,並獲得壓倒性的好評。台灣將於 8月2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