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車諾比核電到俄烏戰爭 台大公衛陳秀熙:人類應無法再承受核武大戰
俄烏戰爭尚未停歇,公衛專家認為人類應該無法再承受使用核武大戰。(圖片來源/FB@mod.mil.rus)
俄烏戰爭進入第6個月,戰爭尚未停歇,烏東地區俄軍占領區邊境城市,南方主要港市(尼古拉耶夫、敖德薩) 仍持續發生軍事衝突,基輔、尼古拉耶夫及周邊城市、敖德薩遭受俄國導彈攻擊。
目前累積死亡與受傷人數分別達5,327及7,257人,每日平均34例死亡,兒童死亡與受傷在烏克蘭平民死傷人數中分別維持6.6%及8.0%。根據英國情報指出,俄國將武器置放於紮波羅熱核電廠內及周邊,恐使核災害威脅。
究竟戰爭與核武對公共衛生有哪些威脅?
(延伸閱讀:中國傳「瑯琊病毒」已有35人染疫...有致命危機嗎?感染權威:做好「2防範」即可 )
核武將對人類造成悲慘結果
由於俄國軍事占領烏東地區邊境城市,近期烏克蘭多處城市受砲襲,平民死亡風險(無辜傷亡指數)再度回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於9日在「新冠肺炎科學園地─公共衛生與戰爭科學」線上直播中先指出,「人類應該無法有能力再承受使用核武大戰,對人類一定會造成非常悲慘的結果。」
陳秀熙提到,歐洲近期對俄實施第7次經濟制裁,「俄羅斯自開戰後即佔領扎波羅熱核電廠,以此做重型武器儲存與掩護,國際原子能機構稱扎波羅熱核電站已完全失控,俄烏戰爭核威脅升級。」
由於核電與核武所需的高濃縮鈾,一直被視為核威脅指標,「全球高濃縮鈾自車諾比核電事故後存量逐年下降,然而目前仍以美俄兩國存量佔大宗。」陳秀熙表示,由過去廣島原子彈轟炸與數起大規模核災引起的傷亡,以及核爆所造成的核冬天,不得不提醒全球俄烏戰爭可能帶來的核威脅隱憂。
俄烏戰爭中,兒童死亡與受傷在烏克蘭平民死傷人數中分別維持6.6%及8.0%(圖片來源/直播截圖,下同)
從車諾比核電到俄烏戰爭,將釀「核冬天」效應
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陳立昇也指出,由歷史上數起大規模核事故及工作場所引發的核事故,「可以看到其核分裂物質透過接觸、吸入或攝食可能造成直接或間接人類傷亡。」
陳立昇提到1986年前蘇聯車諾比核電事故,「在事故發生後科學家就進行環境監測,發現白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放射性銫濃度最高,但隨時間事故後歐洲表面空氣活動放射性物質濃度會逐漸降低。若核戰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開啟,核武可在大面積上時引發大火將消耗所有可燃物,無人可在大於 800°C的高溫、濃煙和氧氣消耗中倖存,既使可能在印巴地區發生的小型核武,都會產生16至3,600萬噸煙霧且會迅速上升,太陽會將上升的煙霧加熱50-80 °C。」
他表示,煙霧將覆蓋地球十多年,「還將全球平均地表溫度降低3-6°C,造成核冬天,全球降水量也將減少35%,破壞糧食生產造成飢荒。」陳立昇認為核戰緊急應變應包含緊急處理與風險溝通、疏散和避難、 醫療管理與醫療對策、監測、污染清除和暴露量評估、飲用水及食物限制,以及遷移計畫。
醫:輻射暴露將造成細胞DNA損傷及修復再生異常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校友、醫師許辰陽解釋,「輻射暴露劑量對於核災害之嚴重度評估具有重要角色,因此美國CDC依據短期(數天內到數周)輻射暴露劑量將核災害分為5個等級,由最低的正常背景輻射暴露到第4及1-2戈雷具有急性輻射傷害症狀,與第5級超過2戈雷高劑量輻射暴露而具有急性傷害與死亡風險。」
許辰陽表示,輻射暴露將造成細胞DNA損傷及修復再生異常,導致長期的輻射傷害繼發性癌症風險以及包含皮膚、腸黏膜、廣反系統性發炎反應、血球降低、神經損傷等短期急性輻射傷害症狀,以及由於慢性發炎與血管循環損傷而造成慢性組織與器官空能損傷,導致嚴重且持續而長期的傷害。
除了急性輻射傷害外,許辰陽表示,過往對於廣島與長崎兩地原爆世代的追蹤研究也顯示高輻射暴露將造成越高的癌症發生與死亡風險,其中以女性及兒童為高風險族群。
許辰陽強調,「輻射災害的防護以縮短普露時間、遠離暴露源,以及屏蔽暴露源完主要防護原則。」他表示,基於此原則國際原子能委員會也對輻射災害防治發佈對應的避災步驟,在預防發生核子衝突外降低輻射災害的傷害。
更多信傳媒報導
央行掐金流 中小建商掀盤售潮 購屋族自保第一步:避開「這兩種」建商
共軍導彈發射時 我方騰雲無人機東部進行偵蒐 中科院無人機將導入AI全面進化
跟李嘉誠沾點邊?尚乘數科2周狂飆326倍 一度超越高盛成全球第3大金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