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府積極開發水資源穩定供水

【記者王苡蘋/高雄報導】高市府面對缺水課題積極開發水資源因應,包括再生水、伏流水的運用,因此今年秋冬枯水期為穩定供應狀態,並在大力招商引資,產業園區陸續動土興建,未來投資前景看旺,呼籲此時正是進場投資的大好時機。

高雄地區無大型水庫,每日所需公共用水150萬噸,約60%來自高屏溪川流水,尚有餘裕北送20萬噸支援台南,但枯水期間常因河川流量不足面臨缺水風險。有鑑於此,高雄在陳菊市長任內催生全臺首座公共污水處理廠放流水回收示範廠「鳳山溪再生水廠」,營運後每日約可供水4.5萬噸再生水提供臨海工業區使用,使水資源獲得最大循環利用。

而臨海污水廠與再生水廠也正趕工中,預計今(110)年底完工,可再產製3.3萬噸再生水供應臨海工業區,未來可配合臨海工業區周邊產業發展水源需求,再擴充至每日6萬噸再生水產量。另外,為因應北高雄各工業區及產業園區的發展,市府已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預算辦理橋頭或楠梓再生水廠,預計111年底辦理招商,114年可率先供應1萬噸再生水,整體再生水可供應每日12.5萬噸。

市府水利局表示,氣候變遷造成非汛期嚴重枯水,未來缺水風險大增,過去僅依靠水庫、攔河堰調蓄豐枯降雨水源供應模式已不符需求,高雄水利局與水利署和自來水公司合作開發伏流水,每日可達70萬噸,再加上鳳山、臨海、北高雄再生水廠全期每日超過12.5萬噸的再生水,將可穩定供應高雄地區產業與民生用水,使高雄成為水資源穩定供應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市府主辦「促進民間參與鳳山溪污水處理廠放流水回收再利用案」(即鳳山再生水案),參加促參界最高榮譽金擘獎「第18屆民間參與公共建設金擘獎」,攜手民間團隊囊括三項大獎,為高雄推動水資源環境永續建設注入一記強心針,也努力確保進駐高雄的各產業廠商,使用水資源安心無虞、不致影響產能。

鳳山再生水案興建完成迄今營運約2年,不只售水營收達新台幣約2億元,同時增加直接及間接約500人就業機會,帶動國內公、民營機構投入水利相關產業,中下游相關產業產值提高了新台幣54億元,再生水供應量超過2000餘萬噸,相當於大高雄區10萬人年用水量,展現「公私協力,共創三贏」,符合促參案的目標,為後續各地區推動之再生水建設案樹立良好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