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放員工一週有薪假!除了假期、獎金,企業還能如何增進員工心理健康?

為什麼運動品牌 Nike 總部願意熄燈一週,給員工放一場有薪的「心理健康假」?這樣的策略,員工或企業能獲得什麼好處?除了放假,企業又能透過哪些作法,來達成相同目標呢?

上週,全球知名運動品牌 Nike 總部不見平時上班時刻的忙碌景象或是談話聲音,事實上,當日甚至沒有一位員工踏入辦公室打卡上班,原因不是疫情,而是總部「故意」讓員工放一週有薪假,利用這場假期休息、補充精力。

Nike 資深經理 Matt Marrazzo 在自己的 LinkedIn 上寫道:「這不僅僅只是放假一週那麼簡單,而是公司認可當員工把心理健康擺在優先順位時,工作仍然有辦法即時完成。」

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法律學院副教授 Liz Tippett 對此表示:「我喜歡把員工的心理健康議題,也擺在他們休假的原因之一,而不僅僅是只有身體受傷或出問題才能請假。我認為,企業去認識心理健康在員工健康中扮演的角色,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人人都可能面對工作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一詞,在現代社會愈來愈被重視。無論是因為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或是社群媒體著重展現外在樣貌等因素,往往伴隨著焦慮、睡不好、憂鬱等行為展現。導致心理問題的因素很多,而展現心理問題的場合也不僅只在私人生活,更可能在我們一天花上許多時間的工作環境中。

pexels-andrea-piacquadio-3808004_sleep_morning_wak
pexels-andrea-piacquadio-3808004_sleep_morning_wak

商業雜誌《富比世》於今年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針對工作環境的心理健康,59% 的企業員工認為壓力與倦怠(Burnout)是他們最大的擔憂,他們不希望為了企業的財務目標來犧牲自己的健康,也不希望在不重視心理健康的公司裡工作。

此外,Y 與 Z 世代的員工,更容易面臨工作上的心理問題。另一份調查指出,將近一半 Y 世代以及 75% Z 世代的企業員工,都曾因為心理問題而選擇辭去自己的工作。

對企業主來說,員工的心理健康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當員工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掙扎感時,多少會影響生產力,甚至更可能開始缺席工作日程。回顧過去這一年受疫情所迫的密集遠距工作樣貌,在無編譯的孤獨感下,可能進一步加劇他們的工作壓力。

企業怎麼增進員工心理健康?

近幾年來,許多企業陸續以不同的方式在工作環境裡導入心理健康的概念與討論,試圖讓企業員工的心理更加健康,來促進工作生產力與工作氛圍。

office
office

· 全球會計師事務所安永(EY)在 2016 年於內部推出「r u okay?」專案,來提高企業內部對心理健康的討論,也提供相關服務給員工。在專案推出的前三個月,其心理健康協助專線撥打率增加了 30%,透過讓員工以安全、非激烈的專線協助方式開始,他們也愈來愈重視員工各自的心理健康狀態。

· 內容行銷公司 Influence & Co. 在和員工討論、和領導團隊進行相當多研究、和心理健康專家諮詢之後,共同創造了公司內部的心理健康政策,透過這個方式,他們希望顯現心理疾病對於每個人所造成的不同影響,此外,政策實施之後,也針對主管與員工推出工作坊,讓他們都能理解新的政策,並感到自在與被支持。

· 聯合利華(Unilever)以多種方式來支持員工的心理健康,如舉辦工作坊讓主管們更加理解工作環境裡的心理問題,以及開發一個內部 App,提供健康相關資訊及緊急協助服務,最重要的是,他們花時間打造了一個公司文化,讓所有員工感到需要時,能自在且隨時地尋求幫助,而不會覺得求助是件羞恥的事。

· 加拿大電信公司 Bell 每年定期舉辦 Let’s Talk Day,並提供 7 天 24 小時的心理健康協助專線與數位資源。而除了企業內部外,Bell 目前已捐助超過 1 億美元給加拿大心理健康領域的各協會,該公司也利用自己的全球辦公室資源,開啟了國際各地關於心理健康支持與資源的對話,發揮國際影響力。

遠距後再回辦公室,心理健康更加不能忽視!

原本就逐漸受到重視的員工心理健康問題,經歷去年延續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個話題更加受到關注。許多企業甚至趁這個被迫在家工作、無法與同事互動的時期,為旗下員工提供心理諮商服務、鼓勵自我覺察,以及支持重建員工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隨著疫苗施打率逐漸普及,企業陸續把員工招回辦公室工作,屆時,員工重回辦公室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將是一大挑戰。

「雖然一些員工在家工作面對許多掙扎與挑戰,但仍有很多員工其實更偏好遠距工作的彈性與自主性,舉例來說,白天上班期間,當他們感到疲累時,能夠隨時短暫午睡來補充精力。」美國華盛頓大學福斯特商業學院的管理研究員 Yu Tse Heng 說道,「當員工們再度回到實體辦公室時,若能提供員工這樣的彈性與工具,來引導自我恢復,絕對能幫他們維護心理健康。」

pexels-cottonbro-5990143_tired_work
pexels-cottonbro-5990143_tired_work

金錢、假期不是唯一,文化與氛圍才是關鍵

就如同前上述幾個企業案例一樣,希望加強員工心理健康的企業,並不只是把重點放在給予獎金獎勵,或是放有薪假期而已,要真正塑造員工的健康心理,還得從多方面著手

首先,企業得先以開放的心態看待心理健康問題。舉例來說,試圖從管理層、人資部門開始,把心理健康帶到公司日常對話中,營造出開放、接受的環境,讓有心理挑戰的員工們,都能感到放心、自然地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當然,企業也得投資資源來維持員工的心理健康,包含修改政策、建立特殊專案、導入相關資源等。最後,也得確定這些心理健康的特殊資源與專案,是否真正符合員工的需求、他們是否真正願意能從中獲利,否則,這些投資的金錢與資源,若只從領導層角度看事情,卻未能滿足員工需求,最後也只會成為組織內的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