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Ear (2) 評測:繼承前代的有趣,也來兼顧品質

Nothing Ear (2) 評測
Nothing Ear (2) 評測

Nothing 在兩款耳機、一款手機之後,已經證明了創辦人 Carl Pei 裴宇已經能帶來 something 有趣的事,但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要如何保持初心之餘,再推出更好的迭代產品,才是新創品牌能夠長存之道。做為品牌定調作的真.無線耳機 Nothing Ear (1),搭上了近來興起的 Y2K 復古潮流,以透明機殼造成話題,同時又以低定價吸引大眾嚐鮮。今天登場的二代目 Nothing Ear (2) 就以提升品質為主調:音質、規格、造工都不同程度的升級。

外觀、壓感操作

Nothing Ear (2) 評測
Nothing Ear (2) 評測

看到手機、耳機都用上透明機殼,Nothing 不光只是蹭上 Y2K 復古風,而是真正以此為品牌為核心風格,加上要養成大家 Nothing 產品的熟悉感,所以不意外 Ear (2) 也保持著同樣的外形 — 帶桿子的「逗號形」設計。硬要從耳機本體上看出個差異來,就是在外側印上的 Nothing Ear (2) 來證明。

官方表示 Ear(2) 耳機的改進都集中在內部結構,包括把天線位置移高,減少使用者身體的干擾;沿用 11.6mm 尺寸的單元,搭配使用 PU 和石墨烯物料,各取兩者柔軟和輕巧、高硬度的特性,提升高、低頻兩端的表現;同時採用了雙腔體設計來提升聲音細緻度。

Nothing Ear (2) 評測
Nothing Ear (2) 評測

除此之外,Ear (2) 把前代的觸控式面板改為小桿子上的壓感式操作,這種更近似 Apple AirPods Pro 的操作方式,透過壓按的次數和頻率來定義操作,可以減少誤觸問題,是個樂見的升級。

說到在外觀設計上有著最大改變的,是 Ear (2) 專屬的便攜充電盒。雖然乍看之下沒有太大差異,但首先尺寸是減少了 20%,讓整顆充電盒變得更小巧。再來就是造工的改變,Ear (1) 的充電盒是雙層塑料盒子設計,以一個完整的透明底蓋來盛載著電池的白色模組,以及像真空吸塑般的耳機的盤子,所以說盒子是中空的,有比較大的摔破風險。

Nothing Ear (2) 評測
Nothing Ear (2) 評測

來到 Ear (2) 的充電盒就簡化了這設計,直接把盛載耳機的盤子變成中框的概念來處理,以一體式切割原塊塑料,除了是增加強度之外,也讓充電盒有著水晶一般的通透感,甚至是耳機是有如琥珀一樣藏在盒子中。也不是所有的設計改變都是好的,就像充電盒中間白色的模組就沒有前代的點狀花紋,不過考慮到今代的模組是直接裸露出來,不是藏在夾層之間,在清潔上還是一馬平川的比較便利了。

Nothing Ear (2) 評測
Nothing Ear (2) 評測

Ear (2) 的續航力為最高 36 小時,支援 USB-C 快充,也用上號稱業界最小型的 Qi 無線充電線圈。耳機本體有 IP54 防護、充電盒則有 IP55,都較前代更高。

規格、個人化調音

Nothing Ear (2) 評測
Nothing Ear (2) 評測

Nothing Ear (2) 續用 Nothing X 手機 app,但 Ear (2) 獨有由 Mimi Health 提供的聽力測試功能,配以遊戲方式的介面,分析雙耳各別對於不同頻率的靈敏度,再藉此生成建議的個人化 EQ。類似的功能並不罕見,不過 Nothing 的測試是在沙沙的噪音之中,再判定有沒有聽到蜂鳴聲。最後出來的個人化 EQ 也確實與其他方案有不一樣,但小編還是比較偏好 Nothing 原生的調音。

Nothing Ear (2) 評測
Nothing Ear (2) 評測

在 EQ 之外,Ear (2) 的 ANC 主動式降噪功能也由兩級增至三級,分別為 -40dB、-30dB、-20dB 的水平,這主要是針對高強度的 ANC 可能會帶來不適感的可能,要給予使用者多一個平衡的選擇。同時,Ear (2) 還有新增了自動調節的能力,同時又有使用者的個人化降噪效果,後者要先身處在環境相對嘈雜的地方(建議音量大於 50dB),並讓 app 自動校正降噪力。就效果而言,Ear (2) 在高強度降噪的效果都能抵抗一般公車上的雜音,只要不是有人在你旁邊大聲叫喊的話都是可以的;中強度就會多有一點雜音,但音樂有足夠大的話也是能蓋過。

Nothing Ear (2) 評測
Nothing Ear (2) 評測

雖然最新沒有再熱切關注串流音樂平台的高解析度支援,但對於真・無線耳機來說,Hi-Res Wireless 都似乎變成標配。二代目的 Nothing Ear (2) 也補回這個規格,不過所選用的卻是相當小眾的 LHDC 5.0,而非高通的 aptX 系列方案,這可能是為了減省需要的授權成本吧。今天支援 LHDC 的主要廠商為小米,另外有著恩怨情仇的 OnePlus 以及 Nothing Phone (1),所以剛好手執這些手機的朋友,可以試試看。不過對於 Nothing 來說,他們引述數據表示 Ear (1) 有超過一半的用戶都是配對 iPhone 使用,所以要支援主流高清藍牙編碼也不是首要任務吧。

Nothing Ear (1) 和 Ear (2) 的外觀雖似,但聽感確實不一樣。在上文提過的一系列改進之後,Ear (2) 的三頻更為豐富、立體,讓音樂感更突出,人聲更實在,是有明顯進步的程度,叫人滿意。因為 Android 版本的 Nothing X app beta 有限人數,小編這回只選用 iPhone 的 Apple Music 無損音質作試聽,相信換到 Android 版本後,能在 LHDC 編碼加持下再提升細緻度。

總結

Nothing Ear (2) 評測
Nothing Ear (2) 評測

試用過後,Ear (2) 雖然外觀沒有大改,但不管在聽感、操作體驗、設計上都有著有感的進步,前代使用者絕對可以考慮直接升級。價格而言,Ear (2) 是維持在 Ear (1) 在漲價後的 HK$1,199 定價,雖然 Ear (1) 的首發價有近半的加幅,但以一千出頭港元的真・無線耳機來說,功能變得完備的 Ear (2) 還是有明顯競爭力。

👉Nothing Ear(白)無線藍牙耳機,點此購買!刷聯名卡累積2.5萬再賺2800刷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