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歲末音樂會 Star War帶樂迷上外太空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2017年終,國家交響樂團(NSO)規劃2場音樂會,17日將推出電影院線系列2《星際大戰Star War》,以3首不同時期、風格迥異的曲目,一窺古典樂在電影中的無限可能性;12月22日《向柴科夫斯基致敬》音樂會,則是演出柴氏經典名作《悲愴》交響曲、歌劇《尤金.奧尼金》選段,從俄羅斯到外太空,給樂迷聽見音樂與影像的美好互動。

NSO 音樂總監呂紹嘉本身是一位電影迷,他將荀貝格、普羅科菲夫、約翰.威廉斯3位風格迥異的作曲家,擺在總監電影院《Star War》同場音樂會,曲目安排顯得大膽且細膩。

呂紹嘉表示,「電影音樂」這個專有名詞尚未出現的時代,影像與聲音的主客關係未定,為電影所譜寫的音樂可以百花齊放,不受拘束。荀貝格的創作態度很嚴肅,堅持音樂絕不妥協的原則,他這次挑選毫無具體影像畫面的《為影像伴奏的音樂》,唯一的影像線索是荀貝格的標題「逼近的威脅—焦慮—災難」,8分鐘精采音樂,戲劇感頗為豐富。

另外,呂紹嘉挑選普羅科菲夫《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清唱劇,這是改編他與電影大師艾森斯坦合作的同名電影音樂,這對黃金組合打破「音樂搭配影像而寫」慣例,他們多齣作品很可能是電影史上,唯一影像與音樂地位完全對等的經典作品。

擔任清唱劇歌者的次女高音翁若珮說,整首曲目說穿了就是愛國歌曲,大意是指女人不要嫁給「待家裡的小白臉」,應該選擇上戰場保家衛國、滿身傷痕的男人。

呂紹嘉解釋,電影剛起步時,音樂地位大於影像,但好萊塢電影興起,音樂完全退居附屬地位,一般古典樂作曲家很難與商業掛帥的老闆們妥協,《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是唯一作曲家與導演平起平坐的「電影音樂」,在尊重作曲家的前提下,導演一邊拍攝,一邊調整音樂風格。

至於觀眾熟知的約翰.威廉斯《星際大戰》組曲,這位看似非古典的作曲家,其實從小受古典音樂薰陶,從「星戰」電影音樂中可聽到霍爾斯特《行星組曲》的和聲設計,及艾爾加式的英國進行曲風,更有華格納式的「主導動機」手法貫穿。

呂紹嘉分析,《星際大戰》繽紛多彩的管弦樂,例如行星組曲,約翰.威廉斯是很成功的現代電影作曲家,彰顯電影與古典樂一家。

至於《向柴科夫斯基致敬》音樂會,以3首作品向柴氏致敬。呂紹嘉說,第1首曲目不是柴氏作品,而是安排向柴氏致敬的作品,這首芭蕾舞劇《仙女之吻》中的〈嬉遊曲〉,是現代音樂大師斯特拉溫斯基,以柴氏作品為素材譜成的樂曲,從安徒生童話發想,大意是一個小男孩被仙女親吻,擁有特異才能,但命運注定付出幸福的代價。

呂紹嘉分析,纖細又狂熱的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本身擁有同性戀身分,他將難以言說的人生苦樂,不足為外人道的私密情感,透過音樂詩意地表達,至情至性。他強調,斯特拉溫斯基作品偏向節奏化,慣用打擊樂,捨棄弦樂的抖音,他對於浪漫樂派作品嗤之以鼻,卻獨鍾柴氏作品,柴科夫斯基也是他唯一尊敬的浪漫樂派作曲家。

第2首曲目《塔替安娜寫信場景》,選自歌劇《尤金.奧尼金》,呂紹嘉說,這是柴氏早期作品,描述一個初戀少女愛上男主角,鼓起勇氣寫信表白示愛,不論對方是天使或魔鬼,豈料這個傲慢傢伙,完全不回應。這段音樂蘊含柴氏私密情感,最能代表柴氏音樂的至情至性,將邀請樂壇新星立陶宛女高音雅思米克.格里哥利安,首次來臺演唱著名的寫信場景。

第3首為柴氏天鵝之歌的第六號交響曲《悲愴》,呂紹嘉說,作品完成6天,柴氏便死亡,有人說他同志身分不見於社會,被逼迫自殺,其姪子就是他的愛人。這首曲子打動人心,將柴氏不能說的秘密,藉由藝術傳達。

呂紹嘉分析,第1樂章是柴氏掏心掏肺的陳述,第2樂章採5拍子的圓舞曲,終段幾乎呈現嗚咽狀態,一聲聲呼喚、泣訴,然後漸漸退去,第3樂章描述節慶,一種失去控制、幾近瘋狂的程度,讓人懷疑真實性,一般樂團演奏結束,觀眾都會抱以熱烈掌聲,他希望這次指揮能夠想辦法不讓觀眾鼓掌,以便接續第4樂章,墜入深淵的嘆息,呈現與生命告別的大悲劇。

國家交響樂團電影院線系列《Star War》音樂會,由呂紹嘉指揮(右),聲樂家翁若珮(左)擔任歌者。(記者黃朝琴攝)

呂紹嘉將在臺灣首次演出柴氏第6號《悲愴》交響曲。(記者黃朝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