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海嘯來襲,為什麼台灣恐有「萬人」死亡?

做好輕重症分流、提昇長輩疫苗接種率、加速民眾自我篩檢能力,將成為台灣控制新冠死亡人數的關鍵。

4月24日,國家衛生研究院根據最新疫情推估,至5月底,台灣單日確診高峰可能將達4.5萬人,最高甚至將突破10萬人。屆時,這一波Omicron大浪,將造成全台確診總人數達350萬至500萬人。

Omicron確診者雖以輕症、無症狀為主,然而,在分母極大的情形下,即使只有0.1%的死亡率,也都代表約4萬條人命的流失。

台灣的新冠確診死亡率就竟會落在哪個區間?關乎著這場疫情終局之戰,台灣究竟能否全身而退。

透過借鏡他國的防疫軌跡,台灣其實已經可以預見接下來的疫情發展;更重要的是,透過借鏡他國,台灣或能在高峰來臨前的最後一個月,做出更多精準的防疫手段。

紐西蘭、韓國、香港的借鏡

如何尋找合適的借鏡國家?包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台大公衛學院學者都曾指出,要對台灣防疫具有參考價值,該國家至少要在疫情走向方面,符合三項條件。

其一,是新冠疫情爆發前期,沒有大規模感染,民眾身上缺乏自然抗體;其二,是歷經Omicron疫情大爆發;其三,是在爆發Omicron後,在防疫政策上逐漸走向「與病毒一起生活」(living with COVID-19)。

在這三條件下,紐西蘭、韓國正好能給予台灣借鏡;香港雖然近期仍堅持「動態清零」,但過去的防疫軌跡,仍對台灣具有借鏡效果。

根據Our world in data 最新的確診死亡率數據,香港0.77%、南韓0.13%、紐西蘭0.07%,三地雖然都曾是防疫優等生,卻在確診死亡率上,有著超過十倍的差距。

那當Omicron海嘯來襲後,台灣的確診死亡率究竟會是香港?還是紐西蘭?若以香港死亡率計算,死亡人數將來到3.2萬;若以紐西蘭模式估計,則僅有約3000人。

圖一)各國新冠確診死亡率。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
圖一)各國新冠確診死亡率。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


關鍵一: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疫苗接種率。

截至4月25日為止,香港80歲以上的長者,完整接種兩劑疫苗的比例,只有50%,70至79歲的疫苗接種率,則約有76%。至於追加劑部分,60歲以上的長者,沒有任何一個年齡層的接種率超過60%,80歲以上的追加劑接種率,更是只有16%。

(圖二)香港疫苗接種情形。(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提供)
(圖二)香港疫苗接種情形。(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提供)


極為低落的疫苗接種率,是造成香港今年(2022)起死亡率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相反的,韓國和紐西蘭在疫苗接種率上,取得極佳的成績。

同樣截至4月25日,韓國60至69歲、70至79歲的長者疫苗接種率,已經全數突破九成大關,80歲以上的長者,也有84%的接種率;紐西蘭方面更勝韓國,70歲以上的長者在基礎劑的覆蓋上,幾乎達到100%,追加劑也衝破九成。

(圖三)韓國疫苗接種情形。(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提供)
(圖三)韓國疫苗接種情形。(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提供)


(圖四)紐西蘭疫苗接種情形。(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提供)
(圖四)紐西蘭疫苗接種情形。(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提供)


反觀台灣的長輩疫苗接種率,75歲以上的基礎劑,遲遲無法突破75%,追加劑亦僅有六成的施打比例。雖然贏過香港,但距離韓、紐,仍有一大差距。

(圖五)台灣疫苗接種情形。(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提供)
(圖五)台灣疫苗接種情形。(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提供)


關鍵二:醫療量能是否妥善分配?

除了長者疫苗接種率,醫療量能否維持、提供中重症確診者使用?將成為影響新冠死亡率的關鍵。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就指出,香港疫情失控的主因之一,在於缺乏輕重症的妥善分流,堅持將所有確診者都送往醫院,結果就是,光輕症病患就讓香港醫療系統崩潰,真正需要照顧的中重症病患,反而錯失黃金救援時間。

做為對比,紐西蘭在防疫量能上的彈性調配,成為讓疫情「軟著陸」的關鍵。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日前就在臉書上指出,台灣應借鏡紐西蘭,在居家照護上,建立更彈性、簡單的在家隔離指南,即使是陽性確診民眾,也能在第七天陰性時,即自行解隔。

除此之外,居家照護更該備齊充足的快篩劑,讓民眾可以隨時自我健康管理,尤其是協助孩童與老人的監測疫情。

像在紐西蘭,民眾只要上網登記,就可以在住家附近取得免費的快篩試劑,而這正是為民間「防疫賦能」的最佳典範。

同時,更該在醫護端做出彈性調整。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就指出,感染Omicron七天後,病毒幾乎不具傳染力,在紐西蘭的醫護人員,即使染疫後七天,快篩仍是陽性者,只要症狀輕微,仍然可以繼續在一線工作。

吳明賢更進一步建議,應提升醫護人員及院所照護補助,否則在疫情期間,醫院一方面降載門診量,一方面還需增開人力維持防疫能量,都將造成醫院端的財政負擔。

致死率高低,台灣疫情的最後評分表

輕症無症狀居家照護指引上路,但中央政策制定的速度,仍遠慢於地方;快篩的徵用與發放,也仍難滿足民眾的需求;一線匡列、隔離的行政負擔巨大,資源如何集中在真正需要的確診者身上,也仍待持續鬆綁。

比上,台灣無論在疫苗接種率、醫療量能的分配上,仍落後韓、紐的布局。但是比下,台灣的滾動式修正,至少已遠勝香港在防疫上的死板。

新冠致死率可以壓多低?將成為台灣疫情終局之戰的評分表。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台灣確診死亡率將落於0.475%。若以350萬確診人數推估,則有1.6萬人死亡。

「致死率若可以壓在0.25%,死亡人數壓在萬人以下,台灣表現就已經很好了,」林氏壁則認為,若台灣長者覆蓋率無法短期內提升,則新冠確診死亡率,將接近韓國。

總之,在5月底的疫情高峰來臨前,做好輕重症分流、衝高長輩疫苗接種率、加速民眾自我篩檢能力,將成為台灣能否將死亡人數,壓制在「萬人」以下的關鍵。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全國高達1/3人確診,生活卻依然非常正常!韓國為什麼敢這麼做?
「不再公布確診者足跡」意味什麼?居隔3+4又如何解讀?
1天染疫逾2萬時,新加坡「居家康復」仍奏效,順利從清零過渡到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