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市場挑戰大 電信業者盼採購本土內容享稅務抵減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14日電)三大電信業者今天談到OTT平台經營與市場挑戰,坦言國際平台確實有機會帶台灣內容走向海外,但合作上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業者期盼,採購本土內容作品能享有稅務抵減,以激勵業者購買更多作品。

台灣匯流研究學會今天下午舉辦的「國內電信事業OTT TV的經營策略與市場挑戰」研討會,與會包含電信業代表與專家學者,不少業者直言「挑戰很大」。

根據Media Partner Asia分析報告指出,台灣線上影音產業2023年產值約9億美元(約新台幣291億元),2023年台灣OTT TV付費訂閱戶達580萬。

台灣匯流研究學會秘書長葉志良指出,OTT服務無國界限制,Netflix及Disney+占總訂閱量的38%,三大電信OTT平台加總比例,跟2大國際平台仍有不小差距,愛奇藝也有6%比例。

中華電信個人家庭分公司影視內容處協理陳淑玲表示,中華電信行動用戶約1100萬戶,希望Hami Video平台上的內容可以提供所有年齡層,而觀察平台的觀眾偏好,依序為戲劇、卡漫與電影等,現平台上多數仍為國外作品,但本土內容上架後也是流量密碼。

陳淑玲指出,台灣做OTT平台打的是國際盃,OTT平台跟內容業者是高度依存關係,應該建立平台跟內容的產銷共榮模式;但根據調查,台灣戲劇製作單集成本,約67%集中在每集新台幣400萬元到1000萬元,相比國際盃每集可能上看1000萬元到2000萬元,要打國際盃仍有挑戰。

至於對政府的政策期望,陳淑玲指出,希望透過補助、投資加上國際行銷配套等作法,鼓勵產業持續提升製作規格,亦期盼民間有優先回收機制,像是已有部分行政法人對於影視投資優先讓利,有望降低民間投資風險,建議訂出機制讓行政法人可就影視戰略產業,多給民間業者支持。

台灣大哥大影音事業處副處長邵珮如表示,台灣大哥大旗下MyVideo投資作品,已從內容採購逐步擴大到內容投資與跨域合作。投資作品時,除參與劇本討論,也會評估是否有機會在自家平台播出,並思考投資的作品能否走到海外,像是賣給國際平台或是跟區域OTT平台合作等。

邵珮如指出,國際平台「錢」力無窮,台灣業者很難在金援上相比較,因此跟國際平台合作時,一來期待國際平台能把本土內容帶給更多國家的觀眾,但也害怕可能效益最後都被平台拿走;先前文創法修法後,投資上有稅務抵減,希望可擴大到採購本土內容部分,也有稅務抵減。

遠傳電信數位娛樂營運長蔡俊榮分享遠傳投資內容表示,通常會考慮是否有出海機會,另外,friDay影音也聯手Open AI,觀察AI推薦可以明顯提升用戶的觀看比例,也讓退訂率有所下降。(編輯:林克倫)11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