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神靈降臨日本各地的節慶活動,攝影家芳賀日向鏡頭下的幸福時刻

將48個國家的節日場面收入鏡頭的攝影家芳賀日向這樣描述日本的節慶活動——「神靈從各地降臨人間」。他說,日本節慶活動在世界上也堪稱獨特且種類豐富,取之不盡的畫面等待著你去拍攝。

足跡遍佈全世界,感受節慶活動給人帶來的幸福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走遍了日本47個都道府縣,遊歷了48個國家,拍攝各地的節慶活動。從父親開始經營,如今交到我手上的芳賀圖書館中,共保存著1500多個節慶活動或狂歡節的照片30多萬張。

我的父親芳賀日出男是一名民俗攝影家,他以日本的節慶活動,特別是將一年一度在固定時間降臨人間的「來訪神」作為自己畢生的拍攝主題,一直堅持了70年。原本我並未把攝影當做自己的志向,20多歲的時候我留美學習文化人類學。之所以轉向攝影,契機是1981年留學期間我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上遇到的農村節慶活動。

拍攝於1981年。當時我參與挖掘和調查墨西哥瑪雅遺跡一條人工鋪築的路。這段經歷成為我立志做一名節日攝影師的契機

當時,我作為教授的助手,在瑪雅文明遺跡挖掘中做協助工作。遺跡周邊的村落民居樸素,人們過著似乎幾百年未曾改變的平靜生活。但是一到夜晚,熱鬧的音樂聲響起,村裡的人們都穿上雪白的衣服,一邊轉圈一邊跳舞。看著他們快樂的表情,我不禁怦然:「啊,原來這小小村落的節慶活動凝聚著他們的幸福啊!」

按照日本民俗學的說法,「日常」的日子為「褻(ke)」,舉行節慶活動等「非日常」的日子為「晴(hare)」。當時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二者的巨大差距並為之震驚。以這段經歷為契機,我決定遍訪世界各地,將節慶活動帶給人們的幸福時刻都收進自己的鏡頭。我的最終目標是拍齊世界五大洲的狂歡節,因為那是「晴」之巔峰,無論怎麼鬧騰都是被允許的。

法國東南部城市尼斯的狂歡節。以「國王」為主題的花車在街上巡遊


德國狂歡節上的「鬼」。身著傳統服裝、頭戴假面的人們在街上遊行

給我留下特別深刻印象的是我最後拜訪的里約熱內盧狂歡節,它是號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慶典。數萬人跳著森巴,緩緩地行進在長800米的狂歡節會場,如海浪般湧來。他們的肌膚散發出的愛、欲望、希望、悲傷、不安形成巨大的能量,與激昂的森巴音樂一起,震撼著我的心靈。我真切感受到他們在過去的一年中忍受著各種各樣的事情,直到這無上幸福的一天全部爆發了出來。

在環遊世界的過程中,我發現在世界上占大多數的一神教國家中,節日慶典往往可以分為若干種類型,並且我開始明白了「這種歡慶活動會讓這裡的人們沉浸在幸福之中」。

巴西里約熱內盧的狂歡節。不只是森巴,豪華的彩車也是看點

日本各地的節慶活動,神的多樣化和包容性

為了舉辦「世界的狂歡節」攝影展,我2007年回國後正式開始拍攝日本各地的節慶活動。

令我感到吃驚的是,在日本的節慶活動中,神靈可謂是四處降臨。除了神轎,神也會降臨在巨石、大樹、稻田、紙做的御幣或花朵甚至人的身體上。由於種類過於豐富,很難像其他國家一樣劃分出若干類型來。

新潟縣糸魚川市能生白山神社的春季大祭——能生祭(4月24日)上,幼兒被大人扛在肩上巡遊


能生祭上奉獻的幼兒舞。頭冠上的花是敬獻給神靈的

神降臨在臉上帶妝、身著盛裝的幼兒身上,這樣的節慶活動讓法國記者犯了難:「這麼多神在孩子身上附體,我該怎麼報導才能把這種情形傳達給法國人呢?在我們國家,這種情況下驅魔師該登場了…」

在日本,除了定居在某地或神社的神之外,還有不同季節來訪的神,於是人們隨著四季變化舉辦各種節慶活動。初春時,日本各地都會舉辦迎接稻田精靈「田之神」的儀式。換做其他國家,應該會在神出現的地方建造神殿或寺院,供奉數百年吧。

熊本縣阿蘇神社的田作祭(3月)。人們通過神婚儀式祈願五穀豐登。當地人將女神的神體橡樹枝送往男神身邊

田作祭最精彩的場面是為慶祝女神到來而舉行的火舞神祭,神的浪漫故事就此進入高潮

鹿兒島縣奄美大島的秋名新節活動(農曆8月)屬於豐年祭,保留了日本最原始的表演形式。黃昏時分,人們在海邊唱著歌,跳著手舞,召喚海之彼岸的神

日本節慶活動的數量應該是全世界最多。在神社向公眾開放的活動中,就有慶祝正月和季節變換的定例活動,還有大型的祭祀活動等。如果按「神社本廳」註冊的8萬家神社來計算,那麼每年的活動至少超過30萬場。再加上神社內部每月舉辦的月度祭、民間信仰相關的活動、市町村的觀光節、寺廟的法會等,數量之多令人無法想像。

由於日本是島國,外國文化流入的進程比較緩慢,日本因此孕育出自己獨特的、極具包容性的信仰文化。以萬物皆神的泛靈論為基礎,除了自古以來的八百萬神明,日本人還信奉來自大陸的佛教。因為祭祀的對象太多,為了取悅神靈而舉辦的祈禱活動和表演的種類也增多了。與眾多一神教國家相比,日本的背景大不相同。


愛知縣岡崎市瀧山寺的鬼節(農曆1月7日左右)。手抱鏡餅的「鬼」現身火把熊熊燃燒的寺廟中,向人們許諾豐收

秋田縣男鹿地區傳統的生剝鬼節。在除夕夜,「鬼」造訪各家各戶,訓誡懶惰之人並招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訪神:假面和扮裝的眾神」之一

例如,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古羅馬帝國否定一切異教諸神。但是,由於民間自古傳承的信仰根深蒂固,於是保留了慶祝春天的農耕儀式。復活節前的狂歡節便由此而來,對各地的民間信仰都產生了影響。德國黑森林裡像鬼一樣的精靈,只有在這一天才能出來喧鬧;安地斯的山神Diablo變成了惡魔,若在狂歡節那天之後出現,就會被侍奉基督的天使埋葬。

在各國語言中,「鬼」這個詞大多是「惡魔」的意思,但在日本也指生剝鬼這種善鬼。看到慶祝神與神之間交合、結婚、幽會等浪漫的活動時,不禁驚歎日本眾神是何其包容。在泛靈論的背景下,日本誕生了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形成了對日本人來說不可或缺、四季各異的生活節奏。

埼玉縣的秩父夜祭(12月2-3日)以豪華的笠矛花車和屋台花車而聞名。秩父神社的女神和神體山的男神只在這一晚幽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山、矛、屋台花車儀式」之一

滋賀縣大津市日吉大社的山王祭(4月12-15日)再現了祭神夫婦的結婚場景。「宵宮落輿儀式」上,四座神轎齊落在地,以示女神產子

災難中讓人備感節慶活動的意義

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災害,也讓我對節慶活動的看法發生了轉變。平靜的日常生活受到威脅,日本所有人都進入了自我約束的狀態。我也做好了一段時間內無法拍攝各種節慶活動的心理準備。但很快,以青森縣八戶市的八戶三社大祭為首,東北各地區都毅然宣佈繼續舉辦夏季節慶活動。據說災區的人們是抱著復興的祈願來舉辦節慶活動的。在身為攝影家的使命感驅使下,7月到8月我奔赴當地進行了拍攝。

街容街貌都發生了改變的災區,熱心舉辦傳統節慶活動的人們——我的使命就是將眼前這種慢慢恢復元氣的一切收進自己的鏡頭,展示給那些掛念自己故鄉的人們。節慶活動是維繫人們與故鄉之間的情誼,各地舉辦的節慶活動由點成線,最終將整個日本都連接在一起。

以絢麗彩車聞名的八戶三社大祭(7月31日-8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山、矛、屋台花車儀式」之一

「移動七夕節」(8月6-7日)是岩手縣陸前高田市代代傳承的祭祀祖先的活動。地震發生之後,這項活動也蘊含了安魂和祈禱復興的意義


在福島縣的相馬野馬追(7月下旬)上,人們點燃慰勞騎馬勇士的篝火。2011年的活動還蘊含了對故人的追思,對各方支援的感謝之意

2020年3月,疫情暴發,全日本再次進入自我約束的狀態,各地的節慶活動中斷。到了第3年,擔心傳承危矣的呼聲增強,是毅然舉辦,還是選擇中止,各地都為此而苦惱。雖然規模縮小了,但各地的節慶活動陸續重啟。我也接連收到了 「雖然活動只有當地人參加,您要不要來記錄一下」這樣的邀請。

一度連與他人接觸都要克制的「新日常」成為歷史,我們終於重新迎來了「晴」的日子。人們明快的表情讓我聯想到狂歡節的釋放感。我意識到,節慶活動原本就不是為了招攬觀光客,而是為了將鄉土鄉情傳承到下一代人手中。

2022年東京都中央區鐵炮洲稻荷神社的例行大祭(5月2-5日)。為防治疫情,人們不抬神轎,改為平板車巡遊,也不喊號子

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稀少和老齡化,不少極限村落已經沒有力量繼續舉辦節慶活動了。即便如此,那些離開家鄉的年輕人或者新搬遷而來的人們與當地的原住民一道,給傳統的節慶活動注入新的力量,這樣的情形也是存在的。節慶活動讓故鄉與人融為一體,有力地激發出地區的活力。正是這樣的情誼讓眾多日本人感受到了幸福。

只要有人需要節慶活動帶來的這份幸福,就不能讓其失去多樣性。我也會繼續用攝影的方式支援各種節慶活動舉辦下去。

長崎諏訪神社的秋天大祭(10月7-9日)中最讓觀眾狂熱的是供奉之舞「太鼓山」。眾人將載有4個小孩的太鼓台拋向空中,再用單手接住,這一場面是全場的高潮

※括弧中標注的節慶活動日期為歷年的計畫舉辦日期

攝影、撰文:芳賀日向
標題圖片:日吉大社山王祭的神轎儀式

芳賀日向 [作者簡介]

堅持拍攝國內外節日慶典的攝影家。出生於1956年。將節日慶典和民俗表演的照片和資料進行存檔的「芳賀圖書館」代表。日本攝影家協會會員、日本旅行作家協會會員、全日本鄉土藝能協會會員。連載《週刊朝日百科 日本的節慶活動》(朝日新聞出版)系列,監修《越了解越有趣!日本的節慶活動大圖鑑》(PHP研究所),並有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