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追尋小泉八雲的足跡

島根縣出雲、石見地區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傳統文化傳承至今。本文介紹了一位美國攝影師,他用幕末時期的大型照相機記錄下這裡的美景以及守護傳統的人們。

島根縣出雲、石見地區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傳統文化傳承至今。本文介紹了一位美國攝影師,他用幕末時期的大型照相機記錄下這裡的美景以及守護傳統的人們。

島根縣的出雲、石見地區是日本古代神話發源地,充滿著濃厚的神秘氣息。起伏的海岸線上,延伸著幾百萬年間劇烈地殼運動形成的巨大岩石群,其奇特光景激發著人們的想像力。在岩石密佈的海邊,古老的蒼松「趴」在烈風中的懸崖上,凹凸扭曲的枝幹飽受海風侵蝕,彎曲成奇特形狀,猶如一條躍動的龍。

當春天來臨時,層層山巒仿佛鋪上了青翠欲滴的織錦。從滿是岩石的海邊走進內陸山地,眼前是一片廣闊的山谷,清澈的溪流滋潤著延續千百年的稻田。


參加「豐來榮彌祭神儀式」的當地年輕人。這一船神儀式始於江戶時代,每10年在松江市舉辦一次


宍道湖中用于捕捞蚬贝的混凝土架子,形似日本神社的鸟居

西元前3世紀的彌生時代,一支強大力量從朝鮮半島來到出雲、石見地區。他們定居此地,向原住民傳授農耕、冶金等技術,帶動了這裡的發展和繁榮。

他們來到這裡前,繩文人是這個地區的原住民,數千年來生活在宍道湖畔的村莊,過著和平寧靜的生活。從繩文人製作的精美陶器和飾品可看出,他們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捕魚打獵,生活安定。

直到今天,這裡仍以魚米之鄉聞名,味噌湯中不可或缺的蜆貝就是這裡的有名特產。這或許也是這片土地被稱為「神之國」的原因之一。


表演雲神樂的小小舞者,年僅5歲。年齡雖小,已熟練掌握許多複雜的神樂動作。神樂以神靈附體的狀態起舞,已在該地區傳承幾百年


位於稻佐海濱的弁天島。每年秋天在這裡舉辦「迎神祭」,出雲大社的神職人員恭迎聚集在出雲的眾神


年輕女性的「水清」儀式。這是島根半島的古老習俗


晾曬在稻田裡的稻穀。這種倒掛形狀源於象徵好運和長壽的貓頭鷹

壯美的自然風光是出雲、石見地區被稱為「神之國」的另一原因。每次來到這裡,我都被漂浮在宍道湖上的雲層之美所折服。飄過頭頂的雲在風的吹拂下,隨季節變換不斷改變姿態,讓我感受到出雲的確是一個「雲出之池」。

日本最古老的史書《古事記》中,收錄了一首讚美出雲的短歌——「八雲四起的出雲」。這首歌被認為是日本最古老的短歌。

八雲四起 出雲八重垣 夫妻恩愛八重垣 仍有八重垣


聚集在宍道湖西南端港口捕撈蜆貝的漁民


一畑藥師堂裡的八萬四千佛,傳說可以保佑眼病治癒


稻田中的古塚。根據當地傳說,透過樹木可以聽到古人說話的聲音


製作石見神樂面具的工匠

大學時,我在日本史教授的推薦下閱讀了有關出雲的書籍——作家小泉八雲寫的《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小泉八雲的父親是愛爾蘭人、母親是希臘人,這本書是他在松江市生活時期寫下的遊記。

19世紀末,古老的生活文化快速式微,而這本遊記生動地記錄了當時人們的生活面貌。我被書中的描寫深深打動,雖已在日本生活多年,但那時的感動直到今天仍記憶猶新。之所以決定在出雲和石見地區拍攝,也是希望透過此向小泉八雲的偉大作品致敬,並用自己的腳步丈量這片土地。


松江城內的松樹


年輕的神樂舞者。以神靈附體狀態起舞的神樂,深受年輕人和孩子們的喜愛


位於宍道湖上方的巨型古塚,建於5世紀

拍攝時我選擇用19世紀配黃銅鏡頭的大型木製照相機。僅在濕板玻璃的底片上塗抹特殊藥水就要20分鐘,拍攝需要10分鐘,沖洗要15分鐘。我在拍攝地附近搭起帳篷,裡面設一個暗室,準備好底片,一拍完就把照片洗出來。之所以堅持完成這樣繁瑣的工作,是因為我想花更多時間與拍攝對象相處,捕捉那些深埋在這片土地中、躍躍而出的文化「氣息」。

小泉八雲在作品中將出雲描述為「日本的靈魂」。直到今天,仍然有許多遊客從日本各地前來朝聖,尋求內心的平靜和神靈的啟示,我也是其中一員。來到這裡,我深感人們與歷史緊密相連,被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所打動。

一位鄉土歷史學家告訴我:「外來民族入侵時的苦悶和對以往生活的懷念從未從我們的心中消失。」他回顧1400多年前的事情,補充道:「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從各種場景中找到祖先的記憶。」


農民在出雲山區的稻田插秧,這裡是日本最古老的稻作區


生活在出雲的農民夫婦在收割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有機稻米


位於出雲地區東部的安來市的三代鐵匠,這裡以製鐵和美術刀劍製作而聞名


松江市的神魂神社,大殿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大社造」建築樣式

為拍出反映古老記憶的照片,我需要借助當地居民的説明。文中大多數照片的拍攝地都是他們帶我去的,而這些景象正是小泉八雲曾經追尋的風土人情。在他們的説明下,我得以用鏡頭記錄下125年來從未消失過的景致。

我還有幸結識了出雲和石見這片土地的「靈魂守護者」——農民、神社神職人員和寺廟的僧侶以及鐵匠等,還有對神樂舞充滿熱情的年輕人和小孩子。無論男女老少,他們都是傳統的傳承人。他們不僅在守護古老文化,更從內心深處珍視傳統,與此共生,並從中汲取豐富生活的源源不斷的活力。

他們與他們的土地、地區以及歷史緊密相連,這點深深打動了我。當代社會,人們嘗嘗迷失於流行和新興科技不知所措,但在這裡,人們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鄉土歷史學家藤岡大拙。他講述的出雲故事成為我用鏡頭記錄此地的原始動力


位於島根半島的男女岩,分別體現著男人和女人的能量


居住在大田市的年輕一家。大田市位於出雲地區和石見地區的中間地帶,世界文化遺產石見銀山就位於該市西南部


出雲地區的松林島。在出雲,人們認為松樹象徵著長壽和再生

我將2017年到2019年開展的這個攝影項目命名為「古老而美好的未來」。生活在出雲和石見的人們,在守護傳統的同時,也展現著一種新式的、永續的生活方式。他們教會我作為一名攝影師如何聆聽大地的聲音,捕捉深邃動人的景象。我想,這正是生活在全球化社會中的我們應該珍視的東西。


我和我愛不釋手的大型照相機

撰文、攝影:Everett Kennedy Brown

(原文英文)

標題圖片:宍道湖上捕撈蜆貝的漁民

Everett Kennedy Brown [作者簡介]

攝影家,1959年生於美國。深受小泉八雲(原名派屈克·拉夫卡迪奧·赫恩)作品《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的影響,1988年起在日本生活。曾任EPA通信的東京分社長等。2011年以來,使用幕末時期的大型照相機拍攝日本各地風景。作品收藏於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及其他日本國內外美術館。主要著作有《返祖的國家:解讀日本的身體和文化》(晶文社,2020年)、《京都派的基因》(淡交社,2020年)、與松岡正剛的對話錄《日本力》(PARCO,2010年)等。曾獲日本文化廳長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