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G 模式光環不再?它的下一步:產品導向銷售「PLS」如何助企業突破銷售天花板?

當代工作者的每日工作流程中,或多或少都用過 Calendly、Slack、Canva 這些工具,這些服務都是現在市面上大名鼎鼎的新創公司,其中 Slack 更是已經風光掛牌上市,Canva 也在成立短短 8 年內就成為市值 196 億美元的獨角獸,且在 2022 年實現 10 億美元的收入。

他們所採用的商業模式,都是以產品導向式成長(Product-led Growth, PLG),直接以產品接觸、留住用戶。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Bain & Company 報告指出,依賴 PLG 模式的公司在 2022 年的營收成長速度是幾乎不關注 PLG 模式公司的兩倍;Gartner 甚至預測,到了 2025 年,PLG 將成為 90% SaaS 公司的主要獲利模式。

不過,麥肯錫針對 107 家上市 B2B SaaS 供應商的分析卻顯示,真正透過 PLG 模式獲利成長的公司只有少數,有很大一部分的企業,並未因為重視 PLG 而受益。

PLG 的下一步:產品導向銷售「PLS」,協助突破天花板

過去,業界普遍認為 PLG 和 SLG(Sales-led Growth
)目標市場有明顯差異:PLG 模式適合中小型企業或對技術層面有基礎知識的買家;而 SLG 則注重建立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服務關係。

但麥肯錫認為,近幾年 PLG 和 SLG 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採行 PLG 模式的公司正在招募銷售團隊來滿足大型企業的需求;而更傳統的、以 SLG 驅動的企業正在投資以產品為導向的體驗,以幫助其銷售團隊證明產品的價值,吸引中小型企業客戶。因此出現了一個新的混合模式——PLS(產品導向銷售)。

Bain & Company 指出,PLG 公司在收穫一定數量的用戶之後,往往會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期,「畢竟在一個 SaaS 服務上的支出愈來愈多時,要過的高層、審核就更多了。」,完全自助的方式無法維持公司的成長軌跡。

為了跟上更敏捷的成長,必須將少量用戶的訂閱轉換為滿足數千名用戶,並提供企業「解決方案」的大訂單。這時就應該有一個銷售團隊介入,幫助客戶處理相對複雜的企業銷售流程,消除這個過程中的大小摩擦,比方說提供現場示範更複雜的功能、提供試用和升級方案的包套銷售等等。對於既有的客戶,運用 PLS 的方法,也更能配合企業客戶不斷變化的期望。

如何建立一個好的「PLS」模式?

麥肯錫指出,PLS 模式符合 B2B 解決方案客戶在購買決策時的偏好:在同一購買決策中,客戶會同時受到產品主導的購買因素(例如免費試用、透明定價)和銷售主導的因素(例如與銷售團隊的互動、專業知識)的影響。

該報告也統整了幾點建議,協助企業建立好的「PLS」模式:

1. 設計新的客戶旅程

團隊必須了解各種使用者和買家角色,將其繪製在流程圖中,識別旅程中的痛點並找到適合的接觸點,透過這些關鍵因子來打動客戶,創造使用產品過程中驚奇的瞬間(AHA point),同時明確看到產品部分和銷售介入的時間點。

2. 逐步建立新的、以產品為主導的體驗

畢竟整體銷售還是以產品為最主要的重點,所以需花費更多時間深入用戶研究、優化使用者體驗:像是零門檻的註冊、使用情境,或者是每個步驟之間直觀、清楚的教學指引,才能讓用戶快速、無腦的使用,進而黏著。

3. 打造職能多元的「銷售團隊」

PLS 模式下的銷售團隊,背負的責任不只有銷售。有時,他們確實是客戶、現場工作者的第一個接觸到的窗口,但其他時候,可能更像「諮詢師」,協助客戶不斷優化產品使用經驗,或者提供客服支援。

如辦公軟體 Slack 提供適用於各種團隊規模的辦公室軟體,為了優化使用者體驗,團隊在下載頁面上創建聊天室,讓銷售團隊能夠以顧問的身分輔助,替潛在用戶消除疑慮的同時推廣產品。

對於完全以產品為主導的公司來說,選擇合適的時機加入銷售團隊至關重要。根據 Bain & Company 2022 年的一項調查,大約 61% 的 PLG 公司在年收入達到 5,000 萬美元時組建了企業銷售團隊,整合「產品」和「銷售」的 PLS 模式,或許會是 PLG 模式公司突破天花板的新出路。

資料來源:McKinsey & CompanyBain & Company

更多報導
AIGC 爆炸下,企業、工作者與 AI 趨勢共處的方法
社群演算法大亂鬥,LinkedIn 如何靠滿滿「乾貨」殺出重圍?
培養「意圖定向」思維,強化陌生開發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