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東西》融合懷舊與近遠未來的科幻、隸屬文明的平行時空|黃以曦影評

《可憐的東西》(圖/探照燈影業)
《可憐的東西》(圖/探照燈影業)

《可憐的東西》是導演尤格藍西莫的最新作品,這位來自希臘的作者從早期深受影展與影評青睞的《非普通犯罪》(Kinetta, 2005)、《非普通教慾》(Dogtooth, 2009)、《非普通服務》(ALPS,2011),到後來每部均有好萊塢明星主演的《單身動物園》(The Lobster, 2015)、《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2017)、《真寵》(The Favourite, 2018),可說是發展相當順遂的電影作者。

《可憐的東西》(圖/探照燈影業)
《可憐的東西》(圖/探照燈影業)

《可憐的東西》且進一步地成為尤格藍西莫生涯至今最成功和受矚目的作品,獲得無數獎項,包括在即將頒佈的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等主要項目。

《可憐的東西》(圖/探照燈影業)
《可憐的東西》(圖/探照燈影業)

故事描述天才科學家創造了一個奇異的女子貝拉,她有著青春少女的模樣,但卻還在牙牙學語、摸索萬物的階段。科學家屬意將貝拉許配給忠心的愛徒麥斯,可在簽訂婚約時被律師介入。花心瀟灑的律師鄧肯邀請貝拉同遊世界,儘管麥斯千百個不願意,但科學家認為這或許是貝拉認識世界的契機,答應她在婚前可以先去這麼一趟旅行。從沒離開過家的貝拉,就這樣啟程往里斯本、巴黎,搭乘郵輪在大海航行。

《可憐的東西》(圖/探照燈影業)
《可憐的東西》(圖/探照燈影業)

尤格藍西莫的創作長年鎖定在對於「人」之初始狀態的關注,他的作品為影迷津津樂道的常在於其極端性和高度風格化,而這正是因為,唯有將環境與情境訴諸窄仄和變形,才能由此逼現,人們原以為理所當然的無論是生活或生存方式,常不過是某種順隨的方便、乃至於扭曲與空洞的。尤格藍西莫通過其作品,一次又一次提出人的可能性,以及當這些可能性被發揮出來,這個世界可能擁有的全新樣態。

《可憐的東西》(圖/探照燈影業)
《可憐的東西》(圖/探照燈影業)

《可憐的東西》再度是發生在尤格藍西莫式的儀式化主導的幽閉空間,這回且傾注了巨量美術設計使其顯得奇幻如夢境。作者創造了一個之於我們所隸屬文明的平行時空,融合了懷舊與近遠未來的科幻。

《可憐的東西》(圖/探照燈影業)
《可憐的東西》(圖/探照燈影業)

在那裡,科學家創造了一個「人」,我們得以窺見她的第一次與人接觸、第一次凝視與探問世界,還有她走進人間所受到的吸引、衝擊及給出去的反問甚至反擊。藉著貝拉,我們進入了近乎洗滌的反思:人原來曾是與可以是這樣的純真、處在這樣的純粹原來可誘引全然新穎的日常體驗、可追索甚至推翻那些沉重遲鈍的呀!

《可憐的東西》(圖/探照燈影業)
《可憐的東西》(圖/探照燈影業)

《可憐的東西》中有大量的性,貝拉為之著迷卻非沉溺其中,相較於人們將性愛看為秘密,卻又在切換過去時耽溺其中,貝拉卻是誠實而清明地享受它,可也時時審視其本質,以及自己和它的關係。而電影亦終究將性作為一個隱喻,指涉著人之於其生存最真實核心之間的連結:我們多半在成長過程中變得蒙昧、失去了敏銳的感知,可貝拉卻喚醒了那個未被枯朽精神皮囊蒙蔽的我們自己,始終保有初心,而也唯有這樣的初心,能夠珍惜和享受真實的事物。

▲《可憐的東西》獲奧斯卡提名11獎項。(圖/探照燈影業)
▲《可憐的東西》獲奧斯卡提名11獎項。(圖/探照燈影業)

▶歡迎加入Yahoo奇摩電影戲劇粉絲團,接收更多Movie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