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cue Now!世界難民日前夕 台灣世界展望會匯聚各路愛心 搶救奮力生存的孩子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的最新整理數據,全球共有1.2億人被迫流離失所,其中超過4千7百萬人是18歲以下的兒童。不論他們是誰、來自哪個地方、或甚麼時候被迫逃離家園,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擁有尋求安全、受教育等等基本權利。在世界難民日前夕,台灣世界展望會中區辦事處的志工夥伴,以及國際社團-太平女國際青年商會,皆以創意的體驗方式共同響應第35屆「飢餓三十~搶救奮力生存的孩子」,透過各種議題體驗,更加深入且多元了解身處天災、戰亂、糧荒、急難中的弱勢兒童與國內特況家庭的急迫需要,以行動付出支持及關懷。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的最新整理數據,全球共有1.2億人被迫流離失所,其中超過4千7百萬人是18歲以下的兒童。不論他們是誰、來自哪個地方、或甚麼時候被迫逃離家園,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擁有尋求安全、受教育等等基本權利。在世界難民日前夕,台灣世界展望會中區辦事處的志工夥伴,以及國際社團-太平女國際青年商會,皆以創意的體驗方式共同響應第35屆「飢餓三十~搶救奮力生存的孩子」,透過各種議題體驗,更加深入且多元了解身處天災、戰亂、糧荒、急難中的弱勢兒童與國內特況家庭的急迫需要,以行動付出支持及關懷。

以往的飢餓三十體驗模式,是邀請社會大眾以12小時不進食固體食物的飢餓體驗,感受飢餓中兒童的生活匱乏,並省下一天餐費投入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今年展望會呼籲大眾以創意行動回應飢餓三十:您可以在12或30小時內,放棄一件平常很喜歡的事,感受資源的脆弱與匱乏。

這次展望會中區辦事處的志工夥伴們透過創意發想,除了不進食固體食物以及不喝飲料來體驗糧食短缺之外,更有人改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移動通勤體驗資源匱乏,連續30分鐘不用手機感受災難時的通訊斷聯、珍惜水資源,體驗包括淋浴等各種省水方式,其中,資深志工陸清海先生更是身體力行,以不坐電梯改走樓梯的方式來響應節能減碳。陸清海先生表示:「我從民國89年開始成為展望會的志工,從第一天開始我就以爬樓梯的方式來值班,包括目前位於17樓的辦公室,除了考量身體健康,這也是一種節能減碳愛地球,為兒童留下更多寶貴的永續資源,也因為參與了飢餓三十,我看見缺水地區國家的孩子們,為了獲得一口乾淨的水,每天都得走上好幾公里的路,所以在今年的飢餓DIY體驗中,也特別號召親朋好友一同透過爬樓梯的方式,來體驗資源匱乏的感受。」

在城市的另一端,太平女國際青年商會也匯聚了一群對公益議題有所感動的夥伴們,以女性剛柔並濟的力量關懷著脆弱兒童的需要,透過影片了解並響應在氣候變遷下,缺水地區國家女孩所面臨的生存危機,蕭韻庭會長表示:「很開心今天能夠招募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關心非洲缺水地區女孩的衛生健康以及教育議題,希望透過大家的關心及愛心,幫助非洲女孩能夠安全取得乾淨的水源,回歸校園完成學業、健康成長。」

台灣世界展望會中區辦事處胡婉雯區處長表示,遭到極端氣候肆虐的影響,暴雨、乾旱都加速襲擊大地,全球約50%兒童住在極高氣候風險國家,洪水、乾旱幾乎成為日常。當天災變多、自然資源變少,孩子更容易落入家暴、失學等危機。除了氣候變遷,戰爭衝突所帶來的影響,從敘利亞、烏克蘭到羅興亞難民危機,全球仍有4千3百萬兒童被迫逃離家園。在台灣,後疫情時代的全球通膨也衝擊台灣,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連續兩年超過2%通膨警戒線,社會角落的弱勢家庭生活更加艱辛。這一刻,沒有人是局外人,加入第35屆飢餓三十,支持台灣世界展望會國內外人道救援工作,搶救奮力生存的孩子,邀請你加入「一日生命糧募集行動」,一起打造孩子未來希望,並幫助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