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圭賢到米其林推薦「雙月食品社」嚐美食 怎麼誘發「AI Kiosk智慧點餐機」升級、穩固3成外國客群?

雙月食品社社長賴永晟表示,透過星益欣的AI Kiosk點餐設備優惠人力配置,在全門導入使用一年之後,以同樣的人力條件創造了近2倍的業機。(郝致琪攝)

採訪.撰文=郝致琪

米其林必比登推薦餐飲品牌雙月食品社,於2024年6月5日進行「AI Plus+雙月食品社」發表會,在導入明基佳世達集團(BenQ)旗下拍檔科技轉投資子公司Wixtar星益欣的「AI Kiosk點餐機」之下,為餐飲業提供AI自動化解決方案。AI Kiosk點餐機結合了「AI人物行銷推薦」、「AI多國語言菜單」、「AI語音點餐」等三3種AI應用技術,致力讓AI落地化,使台灣餐飲零售業者在營運發展策略上開拓了新的可能。

韓星圭賢用餐「沒加到蔥」凸顯多語言AI點餐機的重要性

AI Kiosk點餐機的3種應用技術首要解決的問題,即為餐飲業服務現場的語言問題,讓觀光客從虛擬服務人員的接待、菜單瀏覽、到點餐流程都能以熟悉的語言操作。

雙月食品社社長賴永晟分享,南韓偶像團體Super Junior成員曹圭賢日前曾於來台旅遊時至雙月食品社用餐。然當時礙於語言翻譯問題,圭賢誤將愛吃的蔥從餐點中取消了,其當時在Vlog紀錄中也表達了遺憾。而不光是韓星青睞,日韓遊客在雙月食品社的客群中有近3成占比,成長潛力不容小覷。為穩固外國顧客的板塊,智慧點餐機便成了雙月食品社解決外國客人用餐痛點的利器,讓往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能順利點到想吃的東西。

韓星曺圭賢曾於來台旅遊時至雙月食品社用餐,但礙於語言問題,在點餐時不小心將喜愛的蔥從菜單中取消。(圖片來源:取自圭賢個人Youtube頻道)

AI導入餐飲業不在於取代人力 而是重新定義人力需求樣態

餐飲業面對缺工問題,許多人認為AI的角色是要填補人力空缺。對此,拍檔科技總經理暨星益欣董事長王保鋅表示:「人工智慧在餐飲零售的應用並不是為了取代人力,而是要在缺工的大環境下,協助企業減輕人力負擔。星益欣的研發整合能量即是讓AI應用落地,釋放人力做更有價的服務、並提高門市及總部的人均產值。」因此,缺工危機其實同時是餐飲產業升級的轉機,重新定義了市場中的人力需求樣態。

對此,賴永晟也持有同感。其認為,AI導入餐飲業最大的優勢,是在於優化餐廳的人力運用與服務品質。賴永晟表示,餐飲業最害怕的無非兩種極端情況:閒得發慌、以及忙不過來。在客流量高的情況下,分身乏術的業者其實很難維持服務品質。而有了智慧點餐機之後,機器不但能夠自帶多語言切換能力,還能負擔收銀、送餐等勞力密集的工作,從而讓員工能專注於接待和服務品質的提升。在全門市導入AI Kiosk點餐機設備一年後,雙月食品社以同樣的人力條件創造了近2倍的業績,凸顯出AI如何作為餐飲業優化營運和服務的得力助手。

穩定發揮的神隊友!不只故障率低 還能實現更精準的銷售與庫存預判

除了減輕人力負擔,賴永晟表示,AI Kiosk點餐機還能實現更精準的銷售,透過掌握族群偏好更準確地預判庫存,進而達到降低耗損、並提高利潤的目的。其次,根據賴永晟說明,AI Kiosk點餐機在眾多競爭產品中最大的優勢為極低的故障率,使用一年多以來鮮少遇到須報修的情況。此外,AI Kiosk點餐機在工作現場也確實能順利減輕員工的工作負擔,因此在推行新制度時,員工不太會產生反彈和排斥。

兩大高齡友善設施:「易維護的送餐車系統」和「直覺操作面板」

除了智慧點餐機之外,值得一提的還有雙月食品社店面中和智慧點餐機配套建置的送餐車系統。不同於消費者熟知的迴轉壽司輸送帶形式,由於該設備系統的動力裝置是設在送餐車上,因此不太需要維護軌道、在清潔上也更容易,送餐車目前也少有故障情形,是為能夠降低送餐設備建置成本的作法。在雙月食品社的店舖中,目前一家分店設有5台送餐車。賴永晟表示,軌道送餐設備能夠縮短人工送餐的過程,對於體力、肌力下降的高齡員工更為友善。

雙月食品社店內設有軌道送餐車設備,能夠縮短人工送餐的過程。(取自雙月食品社官方臉書)

送餐車設備以動力車取代輸送帶的設計,使得設備在清潔維護上更為便利。(郝致琪攝)

星益欣數位服務有限公司執行長康惠媚指出,由於對銀髮族而言,點餐機比起手機的介面更大,在視覺操作上更為友善、直觀,因此有別於一般情況中長輩需要花更多時間適應新技術,銀髮族群對於AI Kiosk點餐機的適應算是相當順利。相較於桌邊掃碼的點餐方式,AI Kiosk點餐機的使用率正呈上升的趨勢。

AI應用範圍的潛在擴張地帶

除了已上路實施的外場點餐和送餐服務、以及對客戶偏好的數據搜集與分析,賴永晟透露,目前AI技術的應用在內場料理製作也已有進行初步測試與洽談,如先前曾測試過BenQ的自動煮湯機器手臂。

至於菜單設計和研發方面,賴永晟表示,由於雙月食品社的菜色設計是習慣去產地找到新鮮食材後,以在地食材為特色設計成餐點,人力仍高度地參與在菜色的開發當中,因此目前尚未應用AI技術來設計菜單。

客製化推薦的同時 也要顧及資安疑慮

而在導入AI數據搜集與分析系統時,要如何解決消費者對個資取得的疑慮?賴永晟表示,相對於其他消費者,台灣民眾對於個資隱私的資安意識確實較高。因此,康惠媚也說明,智慧點餐機搜集消費者資訊的方式並非監視系統,而是以會員掃碼的方式獲取個人化資料、再搭配面部輪廓的辨識,對消費者的年齡、性別等資訊進行消費偏好的歸納和分析。舉例來說,系統對年輕亞洲女性的飲食偏好分析結果是「可能喜歡吃辣」。而分析所依據的資料庫也會不斷更新調整,以更精準掌握消費樣貌。

康惠媚說明,智慧點餐機並非監視系統,而是根據消費者的面部輪廓進行對消費者的年齡、性別等資訊進行消費偏好的歸納和分析。(郝致琪攝)

AI在餐飲業的應用如何改變人的角色?

對於人工智慧科技進場後,人在餐飲產業扮演的角色會有何變化,賴永晟認為會因業者的需求和目標而異。其表示,有些業者會希望能實現完全無人化,如梁社漢排骨;但以雙月食品社而言,還是會希望店內能保有一定的溫度與人性,因此會讓店家和客人之間有互動和溝通的橋樑。以公園店為例,員工在少了送餐工作之後,取而代之的是會為客人奉茶、並詢問口味滿意度。

整體而言,在雙月食品社的例子中,AI系統的導入對餐飲業的人力配置進行了重整,將人力從勞力密集的模式中解放出來,並將人力需求更聚焦於顧客互動和服務品質的提升。而導入的效益也體現在業績的成長上,為餐飲業的未來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食品產業如何跟上智慧化腳步?數位轉型趨勢不可逆、該怎麼做?
從菜單創新、客製化推薦到沈浸式用餐體驗 AI如何「煮」宰餐飲產業的未來?
速食餐廳為何走向數位化?從服務品質、產品開發到掌握製餐流程皆有機會提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