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過馬英九、壞不過陳水扁

毫不意外的,對於各界關注的兩岸關係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仍然維持「尊重九二歷史事實」的調性。全長近6000字的演說,蔡英文僅用了323字談兩岸關係,而且是放在「區域的穩定和平發展及兩岸關係」的欄目下。當選之後的蔡英文,似乎仍選擇選舉期間的一貫基調,不願把兩岸關係擺到一個重要的地位,甚至是不願正視兩岸關係。


稍微比較一下就會發現,蔡英文演說關於兩岸關係的部分,幾乎和她1月21日對兩岸關係的講話一模一樣,只多了「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法律,處理兩岸事務」。雖然符合蔡英文一再強調的「一致性、可預測、可持續」原則,但從對岸的角度來看,過去四個月的各種喊話,只有這樣的回應,恐怕遠遠不夠。

蔡英文的演說仍然維持過去一貫華麗的風格,用了大量能夠打動人心,但邏輯、語意模糊的句子,以及強調反差、對比的句子。從一開始說「這個演說是一個邀請,我要邀請國體國人同胞一起來,扛起這個國家的未來」、「讓我們拋下成見,拋下過去的對立,我們一起來完成新時代交給我們的使命」、「改變年輕人的處境,就是改變國家的處境」,一直到最後結語的「以前的民主是選舉的輸贏,現在的民主則是關於人民的幸福;以前的民主是兩個價值觀的對決,現在的民主則是不同價值觀的對話」。

蔡英文勾勒出一幅又一幅美好的景象,卻說不出如何到達應許之地。就職演說對於年金、教育、能源、人口結構、環境污染、財政、貧富差距、社會安全、司法改革各個議題面面俱到,卻不知道當這些價值互相衝突時,要怎麼處理。一如要強化與世界、區域經濟的連結,參與TPP、RCEP,告別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以往,卻又在兩岸關係的表述上重彈老調。

不管藍圖畫得多好看,平心而論,蔡英文面對的處境是遠不如馬英九跟陳水扁。對外,陳水扁上任時,台灣的電子業榮景仍在,還是「台灣錢淹腳目」的尾端;大陸經濟雖然開始成長,但仍然是「世界工廠」,對台灣沒有立即的威脅。馬英九上任不久,就遇到金融海嘯,但各種的兩岸紅利,降低了對經濟的衝擊。陳水扁有前朝的基業、馬英九有對岸的善意,而這兩點,蔡英文目前看來都沒有。

對內,自太陽花運動以來,反中與反政府的情緒交結、互為表裡,但無論學界或政界,多不敢大張旗鼓的打著反中的旗號,只好不斷擴充反政府的論述,把所有的反政府行為,都推到一個極為神聖、無可挑戰的高度。這樣的一個社會情緒與氛圍,一開始就綁死了政府的手腳,導致政策難以推動。國慶表演臨時取消社運抗議的橋段,只是冰山的一角。

從佔領華爾街運動以來,全球的悶經濟,引發了一股要求分配正義的浪潮。但台灣每到選舉就開選舉支票的結果,社會福利支出,從2001、2008年不到3000億的水準,一路成長到今年4671億;佔總預算的比重從當年的17、18%,到現在的23.4%。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支出,則從2001年佔總預算的14.9%,到2008年下滑到11.9%,今年也只回升到13.7%。

簡單的講,我們用在社會福利的比例過高,已經擠壓到其他的預算,導致對於經濟的投資不足,經濟環境沒有大好條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論要談分配正義或是改善年輕人的處境,蔡英文手中根本沒有足夠的子彈。

從內閣的組成來看,蔡英文之所以會組成一個「老男藍」的內閣,就是為了力求穩健。對於激烈的改革或成長,民眾也不必抱有太高的期待。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的承諾,也很清楚的說,都是一年、三年之後才會提出方案或報告。

前一陣子跟幾個資深媒體人聊到台灣的經濟,一個朋友直接講出他的結論「好不過馬英九、壞不過陳水扁」。蔡英文面臨的內外條件,沒有馬英九來得好;蔡英文的個性也不像陳水扁那樣暴衝,不至於搞到同樣的田地。台灣的經濟、社會,理論上就是在馬英九的「壓力」與陳水扁的「大底」之間盤整,不必太過悲觀,也不必有太高的期待。

 ---------------------------------------------------------
《觀點發聲》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
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Yahoo奇摩新聞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看法,提出你的觀點。請看---->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