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沒有一千美金,念大學做什麼!

聯合國最近有一份報告名為「轉型中的東協(ASEAN IN TRANSFORMATION)」,分析東協國家的經濟優勢劣勢,其中三行冷靜而不帶情緒的字句,提到中國工資提高,許多工廠遷徙到東南亞各國,對東南亞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薪資也水漲船高。

柬埔寨的白領階級來說,隨著外資投入,公司需要當地管理人才,因此白領階級跳槽的很快,特別有外語能力的柬埔寨人;跳個幾次,30出頭的年紀,月薪數千美元不是難事,甚至令許多台灣來的外派人員望塵莫及;柬埔寨年輕人稍微多投資自己一點,絕對值回票價。


以成衣業來說,成衣業在2014年占柬埔寨製造業出口總額的87%,這個數字至今維持8成以上不墜,而幾乎每家工廠都需要有能力管理當地工人,並與工會互動的管理人才;因此,不要小看傳統產業願意支付給當地雇員的薪資數額,在跳槽機會實在太多的情況下,白領階級每次一跳槽,都能大幅加薪。

恰好這一陣子台灣的大學考試分發結果放榜,但「大學供過於求、缺額近3000人」的斗大標題,可用怵目驚心來形容;率取率高達97.11%。曾有一份「台灣低薪魔咒怎麼解」的分析報導,直指台灣低薪的病因之一,是大學文憑失靈。

還記得剛到柬埔寨不久,當地友人聊天時問我:「你們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怎麼樣?月薪至少有1000美金吧?」我皺起眉頭說不一定,還在想要怎麼從經濟和教育的大環境開始解釋,友人就以非常戲劇化的音量回我:「沒有一千美金,那念大學做什麼?」這兩句「沒有一千美金,那念大學做什麼」的反應,大概也喊出了許多台灣年輕人心中的苦。

雖然教育是脫貧的途徑這句話,近來在台灣似乎有些失靈,窮忙的現象令人憂心,但在柬埔寨,相信教育能為生活帶來改變的族群則是越來越多;年輕的上班族晚上去夜間大學上課,中產階級柬埔寨人則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

根據金邊郵報的報導,一所招收3到18歲學生的國際學校,自2013年起,每年以15到20個百分比的速度成長。金邊及其周邊地區充滿各式各樣的國際學校,國際幼稚園、國際小學、國際中學、國際學院等,一棟三層樓的房子也可以是一間國際學校;規模大一點的,擁有一個漂亮的小園區,門口停放著數台洗得乾乾淨淨的校車,用潔白的車身昭告自己的與眾不同。

曾有個朋友轉述一位柬埔寨華人的話,說自己在金邊支應一家子的開銷,包括送孩子去國際學校,一個月沒有5000美金很難生活。我想,以目前的經濟趨勢來看,外資將持續注入,柬埔寨許多白領階級過著令台灣上班族欽羨的生活,柬埔寨人這樣對自己和對下一代的投資,也挺合算的。

只不過,若我們轉個身,看看成衣製鞋等傳統產業操作員的藍領階級,則聯合國這份報告提出警告,長遠而言,科技的進步帶來自動化,逐漸取代生產的許多橋段和步驟之後,生產或遷回靠近市場的區域,透過全自動化的工廠生產;或提高產業對高技術人員的需求,並只需要非常少數的低技術員工來操作機器、按幾個按鈕;都將導致大量低技術員工失業,威脅東協國家的經濟命脈。

柬埔寨勞工的基本月薪資還維持在140美金,我所認識的白領階級,薪資大概是這個數字的20倍以上;以個人發展的角度而言,柬埔寨白領階級的薪資和就業機會令人稱羨,教育的「投資報酬率」也很高;但以社會穩定的角度來看,我們無須羨慕白領階級在貧富懸殊的柬埔寨領高薪,但求政府透過政策,打造均富公平,讓台灣年輕人對未來多點樂觀。

「給人民更多掌控自己生活的權力」,以「打造一個為每個人服務的經濟」,就如英國首相梅伊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