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聖火

2008北京奧運八月登場,奧運聖火正在全球傳遞,所到之處都被視為重要的儀式活動,但也因西藏事件而使聖火所到之處都會受到聲援西藏人士的抗議行動的影響。奧運會現場燃燒聖火是古代奧運的一項傳統,這是對神明的一種敬畏之意。現代奧運會點聖火儀式始於1920年,當時,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協約國官兵,在比利時安特衛普(Antwerp)第七屆奧運會的開幕式上,第一次點燃了象徵光明的火炬。

1928年國際奧會通過決議,今後每屆奧運會,都要在主會場上點燃聖火,一直到奧運會結束。同年舉行的第九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首次從古代奧運會發源地希臘奧林匹亞以自然光引燃聖火,不過當年並沒有聖火接力傳遞活動,而是直接在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的開幕典禮上正式點燃聖火。為了聖火點燃儀式,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特別在主競場建造了一座馬拉松火炬塔,塔上的聖火點燃後,要燃燒整個比賽期間,這就是「聖火台」的由來。

直到1936年柏林第11屆奧運會時,奧運聖火才第一次正式採用接力傳遞火炬的形式,在終點主會場點燃聖火。接力傳遞火炬和點燃聖火也從此成了奧運會開幕式上一項隆重、壯觀的儀式,而且是各屆奧運會最重要的活動。奧運象徵光榮、勇敢和活力,從開幕到閉幕,聖火要晝夜不熄、照耀運動場的上空,以祝福人類的和平和友誼。

傳送奧林匹克火炬的接力跑起源於古雅典百姓祭月活動中的一種宗教儀式。在夏至那一天,人們要從來雅典朝聖宙斯的信徒中以賽跑的辦法決定點燃祭壇上聖火的人選。這些年輕體健的信徒首先要跑完200多米,到達大祭司站的地方。勝利者則獲授權從大祭司手中接過火炬來點燃祭壇上的聖火。據史料記載,在公元前776年第一個被人所知的奧運會上,一個叫卡拉波斯的人曾贏得這場賽跑,並獲此殊榮點燃聖火。

1936年,在德國教授卡爾•迪姆的建議下,為了弘揚奧運精神,加強現代奧運會與古代雅典奧運會的聯繫,在同年的柏林奧運會上正式舉行現代奧林匹克火炬接力儀式。

現代奧林匹克火炬接力是先在希臘奧林匹亞山上的希拉 (Hera) 神廟取得火種並點燃火炬,然後採用接力的形式將火炬從神廟傳到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雅典,最後傳抵奧運會的主辦城市,並在奧運會開幕時將奧林匹克運動會主會場的火炬點燃。

傳統上,在舉辦國進行火炬接力時,舉火炬者均來自東道國。但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與以往不同,來自50個國家的200名選手在可口可樂公司的贊助下,與西班牙人一起參加巴塞隆納奧運會火炬接力,使這項活動開始具有世界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遞聖火的方式也在不斷改進。1976年第21屆奧運會的”聖火”首先是用傳統方式在希臘奧林匹亞神廟的祭壇上,利用聚光鏡在陽光下點燃,而後由運動員以接力跑的形式傳送到雅典,在雅典用電子和雷射技術通過人造衛星將火種傳到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第23屆奧運會的火種則從雅典空運到美國的紐約市。

近年來,在奧運會主會場點燃火炬的辦法不斷創新,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火炬點燃儀式採用的是升降臺,巴塞隆納奧運會的火炬則是以射箭方式點燃。

自從現代奧林匹克火炬接力誕生之日起,已有成千上萬來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參加了火炬接力活動。而受火炬傳送影響最大的當屬沿途所經過的城市,火炬使這些城市的人們感到更加團結,忘卻一切煩惱和對立,奧林匹克精神因此而發揚光大。奧林匹克火炬接力已成為「世界和平之路」的象徵。(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