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訪時先指出,趙少康的情況是「主動脈閉鎖不全」,「主動脈的閉鎖不全有很多特別的現象,正常人的血壓,隨著年齡越來越高,收縮壓會越來越高,舒張壓也會越來越高,但是到50幾歲以後舒張壓會開始往下轉、收縮壓繼續往上高,是跟動脈硬化有關,這兩者會越差越多;到了80幾歲以後上面也會開始往下轉,這是一個正常的一個變化。」 他解釋,老化、動脈硬化會讓收縮壓與舒張壓兩者差越多,「但是,主動脈的閉鎖不全也會讓這個上下差非常多,所以上下差非常多可能有...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64歲姜先生因反覆出現腦中風症狀,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有頸動脈狹窄,轉介到奇美醫院心臟內科門診,進一步檢查後建議進行心導管介入手術。然而,手術時發現姜先生左前降支動脈硬化嚴重,為確保安全,心導管先處理另一條血管,並安排藥物治療。一個月後,心臟內科團隊運用先進AI影像導航系統,結合震波氣球擴張術解決嚴重鈣化及狹窄處,成功並安全地完成支架放置。姜先生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回歸正常生活。 心臟病為全球與台灣死亡之首 治療以...
網路流傳一支影片,只要握拳並按壓手腕動脈,觀察血液回流情況,就能得知血管健康狀況。這是真的嗎?還有哪些方法能自我檢測全身血管狀況? 網路影片宣稱握拳就能看出血管健康,桃園...握拳開闔10~20次,再輪流放開尺動脈和橈動脈,觀察手掌是否在5~10秒內回覆紅潤。 林育聖說,這項測試起初確實是用來觀察手部血管是否狹窄或硬化,但後來發現影響血流回流速度的原因相當多,例如手部血管較細小、貧血、低血壓、手部曾受傷或接受過手術等,因此後來單純用在評估病人是否...
一名45歲女性,某日熬夜工作時,右耳逐漸聽到持續不斷的「嘰~嘰~嘰」,聲音相當地尖銳,彷彿火車進站減速時,輪子 […]
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和心肌梗塞,常常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襲擊健康。根據最新研究,動脈硬化是引發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帶來的風險不容小覷。動脈粥狀栓塞引發心臟病的機率高達30%,而導致中風的機率則高達25
...壞死,常發生於心房顫動患者。典型臨床表現為「5P症狀」,包括疼痛、蒼白、無脈搏、感覺異常和癱瘓。發生這些症狀時,若未及時恢復血流,阻塞後8-12小時可能導致壞死、肢體障礙,甚至截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PAOD)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慢性疾病。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長者、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洗腎、吸菸和肥胖者。當硬化的斑塊增多,動脈逐漸狹窄甚至完全閉塞,導致血液供應不足—常見於下肢動脈—會造成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多數病人為慢性、漸
一名70多歲的老翁,平時在醫院擔任警衛工作,近期工作時常覺得疲累、喘,偶爾還會出現冒冷汗的症狀。起初,他以為只是過勞累,所以並沒有放在心上。但隨著症狀越來越頻繁,他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前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尋求心臟科廖振宇醫師診治,診斷為冠狀動脈症候群(冠心症)。
想要抗老化該怎麼吃?不妨試試看長壽帝王乾隆最愛吃的茄子!醫師表示,茄子、蘆筍當中富含蘆丁,是超級抗老食物,而且還能控制血壓、預防動脈硬化、活化腦細胞,就連長壽乾隆、德川家康也超愛。 茄子、蘋果、
關心完天氣,繼續是跟身體健康息息相關,老人家上了年紀體型過胖,三高族群,小心動脈硬化斑塊,造成中風的機率大大提高,台中一位76歲的老先生,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病患 廖先生:「 自費的體檢 靠近心臟...
...統計數據顯示,血脂異常已成台灣普遍的健康問題。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湯頌君說明,血脂異常指的是血液中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數值異常升高。這些異常的脂質會積聚在血管內壁,形成動脈粥狀硬化,進而增加腦中風、心臟病及周邊肢體動脈硬化的風險。 血脂正常標準值是多少?曾中風過的人標準是否不同? 湯頌君醫師指出,血脂正常標準值因個人情況而異,對於一般民眾,以下是常見的血脂指標和其正常標準值: 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正常值通常應該低於...
生活中心/張家寧報導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經常透過飲食和運動保持身體健康,有醫師在節目指出,動脈硬化難以察覺,民眾可以透過3種方式來檢查血管的老化程度,其中也提到,民
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死亡高居國人10大死因中的第2、第4位,健保署與醫學會聯合推出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分級,以及血脂管理臨床路徑,明年起擴大加入論值計酬案,共照模式反轉看病開藥,估至少58.7萬人受惠。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心腦血管疾病是全人類的頭號殺手,也是台灣疾病負擔排名第二的疾病,而遠離心腦血管疾病,降低低密度膽固醇,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壞膽固醇,是其中的關鍵! 但根據國內高血脂治療資料顯示,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病人,發病一年內低密度膽固醇控制達70 mg/dL以下目標者不到4成,而且多數病友未能做到每3個月定期回診追蹤,半年內檢測一次低密度膽固醇的病人也才5成,不到5成病人於住院期間處方降血脂藥,這些都顯示要達到...
...他出現了牙痛、肩背痠痛及呼吸不順的症狀,原以為只是太傷心、太疲累,沒想到竟是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差點因此喪命。事後經過檢查發現,他的心臟血管嚴重阻塞,導火線竟是他長期忽視的超標低密度膽固醇(LDL-C)問題。 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醫療耗用大 這類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不僅是國內十大死因之一,亦是醫療資源的重度消耗者。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2023年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分別位居死因的第二及第四名,每年約有3萬5795人因這些疾病...
...他出現了牙痛、肩背痠痛及呼吸不順的症狀,原以為只是太傷心、太疲累,沒想到竟是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差點因此喪命。事後經過檢查發現,他的心臟血管嚴重阻塞,導火線竟是他長期忽視的超標低密度膽固醇(LDL-C)問題。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醫療耗用大這類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不僅是國內十大死因之一,亦是醫療資源的重度消耗者。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2023年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分別位居死因的第二及第四名,每年約有3萬5795人因這些疾病...
心血管疾病威脅,致命程度超越癌症!根據健保署統計,國內「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每年死亡數 高達8萬人,甚至超越癌症,包含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都是風險因子。醫師特別點出,高血脂堪稱隱形殺手,往往沒
根據國人10大死因報告,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分居第2、第4名。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會影響心、腦、血管,每年造成死亡人數約8萬人,超過癌症,其中高血脂更是隱形殺手,衛福部擬年底試辦高血脂共照計畫。
台灣上百萬人有痛風,越來越多人了解高尿酸與痛風密切相關,並認為火鍋容易導致痛風,但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火鍋並非高尿酸的元凶,真正的原因是身體普林代謝功能的異常,導致尿酸過高所致。而普林代謝異常與遺傳、腎衰竭等有關。「因此,當普林代謝異常,才需擔心火鍋這件事。」
...有狹心症、心律不整、腦中風病史的族群,要特別留意。而有三高患者,也別掉以輕心。冬天是急性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期,主要原因是當氣溫驟降時,體內的血管也會跟著收縮,使血流阻力上升 ,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和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不穩定性,增加急性心肌梗塞與和急性梗塞性腦中風的風險,民眾一旦出現持續性胸悶、呼吸困難、單側突發無力或口齒不清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就醫,預防猝死意外。 狹心症又稱心絞痛 伴隨頭暈與噁心感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
政論節目主持人趙少康日前在臉書撰文指出:「好久不見,我不是出去旅遊,而是動了這輩子最大的工程。」近年來他的舒張壓只有50...
根據調查,台灣20至50歲的成人中,近25%面臨便秘問題,台灣人一年吃掉約4億顆軟便藥。便秘不僅引發腸胃不適,新研究還發現,長期便秘可能增加2倍心肌梗塞風險。專...
隨著寒流來襲,冬季的低溫讓人們紛紛選擇火鍋來暖身。然而,對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來說,這個季節卻潛藏著健康危機。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的黃晨祐醫師提醒,寒冷天氣可能引發急性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對於有狹心
今年70歲的余先生,在56歲退休那年,接二連三遭遇家中變故,生活壓力倍增,長時間出現牙痛、肩背痠痛、呼吸不順、站起時暈眩等症狀,原以為是太疲累所導致,沒想到持續幾天後竟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緊急就醫裝心臟支架才從鬼門關前撿回一命,醫師告訴他,是因低密度膽固醇(LDL)過高,而導致心肌梗塞。
...統計報告中,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分居第二與第四名,且成長幅度顯著,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表示,二○二三年死亡人數共計三萬五七九五人,較十年前成長九至三十二%,成為台灣疾病負擔排名第二大的疾病,僅次於癌症。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每年醫療支出四五三億點,其中缺血性心臟病六十二‧二萬人、腦血管疾病四十五‧九萬人,健保資源使用量大。 國內高血脂治療資料顯示,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最主要原因之一的LDL-...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消失了好一陣子,不是出去旅遊,而是動了這輩子最大的工程。原來幾年來他的舒張壓只有50、60,超音波檢查發現主動脈擴大並造成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會回流;雖然不會感覺喘,身體也沒有不適症狀,精神、體力也都不錯,但醫師還是提醒:心臟辛苦工作打出去的血液有1/4流回心臟,徒增心臟的工作壓力。 醫師說雖然現在沒有什麼症狀,但再過幾年呢?可能運氣好躲過去,但很可能會有兩種狀況:一是主動脈剝離,二是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必死無疑,心臟衰竭也已經不可逆了。所以,現在趁著身體還好、心臟功能還強,早點...
...患者。典型臨床表現為「5P症狀」,包括疼痛(pain)、蒼白(pallor)、無脈搏(pulselessness)、感覺異常(paresthesia)和癱瘓(paralysis)。發生這些症狀時,若未及時恢復血流,阻塞後8-12小時可能導致壞死、肢體障礙,甚至截肢。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慢性疾病,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長者、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洗腎、吸菸和肥胖者。當硬化的斑塊增多,動脈逐漸狹窄甚至完全閉塞,導致血液供應不足—常見於下肢動脈—會造成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多數病人為慢性、漸行性的...
許多人認為,隨著年紀漸長,代謝減緩,肥胖成為宿命。知名的減重醫師宋晏仁表示,35歲是人肥胖的關鍵年齡,因為一般人在35歲時生活最為忙碌,因而開始出現肥胖現象,一旦脂肪超過「個人脂肪閾值」時,就會產生重創健康的內臟脂肪,脂肪肝自此產生。
一名工程師工作壓力大,沒時間運動也未注意飲食,健康檢查發現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全都爆表,自行嚴格控制飲食後,驚覺「那方面好像不太行」,抽血檢測竟是「壞膽固醇」過低。
你脖子的顏色變深、皮膚變粗糙,甚至出現了厚重感,這些變化可能暗示著你的身體正在發出警訊!所以,重症醫師黃軒提醒,了解這些脖子的變化,可以幫助你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進一步保持健康的生活! 1、你脖子的顏色改變脖子皮膚的顏色變深或變黑,特別是在皺褶處,可能也是內分泌系統異常的徵兆,通常與荷爾蒙失衡或代謝異常有關。這時,你脖子皮膚會變得厚重、粗糙,顏色加深,可能呈現暗灰或深褐色,這些常見於頸部、同時你的腋下或腹股溝等部位,也有皺褶處的加深加黑的顏色。也就是常聽見的黑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這是一種通常與胰島素阻抗、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