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膽固醇險釀大禍!退休教師瀕死經歷提醒:新標準助避開心血管危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退休教師余先生作息規律、喜愛運動,生活上似乎無懈可擊。然而,十多年前在家人相繼過世後,他出現了牙痛、肩背痠痛及呼吸不順的症狀,原以為只是太傷心、太疲累,沒想到竟是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差點因此喪命。事後經過檢查發現,他的心臟血管嚴重阻塞,導火線竟是他長期忽視的超標低密度膽固醇(LDL-C)問題。

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醫療耗用大

這類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不僅是國內十大死因之一,亦是醫療資源的重度消耗者。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2023年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分別位居死因的第二及第四名,每年約有3萬5795人因這些疾病而喪生,成為台灣疾病負擔僅次於癌症的主要殺手。

高風險人群低密度膽固醇控制不足 血脂管理需全面升級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陳文鍾執行長指出,目前國內僅有不到四成的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夠在急性發作後一年內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70 mg/dL以下,這代表多數患者未能妥善管理自己的心血管健康。尤其對於曾經歷過心肌梗塞、中風、周邊動脈疾病,且合併糖尿病或其他第二種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極高風險」患者,低密度膽固醇的目標應控制在55 mg/dL以下,但達成這項目標的患者數量更是少之又少。

健保署攜手九大醫學會 公佈台灣血脂管理共識 定下5大風險管理目標

為幫助醫療人員以一致的標準治療準則,提供高血脂病人更好的照護,降低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對國人健康與醫療耗用大的衝擊,健保署攜手九大醫學會,首次制訂並公布了「台灣血脂管理臨床路徑共識」,明確了不同風險患者的低密度膽固醇控制目標。根據患者的年齡、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抽菸、生活形態與家族史等因素綜合評估,分為「低」、「中」、「高」、「非常高」與「極高」等5個風險等級,並針對不同類型患者提供相應的治療標準和建議。

確診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屬於「非常高風險群」,他們的低密度膽固醇需要控制在70 mg/dL以下;如果患者曾經發作過心肌梗塞、中風或周邊動脈疾病,且伴隨糖尿病或其他類似疾病,則屬於「極高風險群」,其低密度膽固醇必須嚴格控制在55 mg/dL以下。開始治療後,病人應在6至8週內檢測低密度膽固醇指數,如果達到治療目標,可以每6個月進行追蹤和治療;若未達標,則需考慮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換治療方案。

國際新趨勢!心血管疾病防治:低密度膽固醇應嚴控在70/55以下

國際上對於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標準也越來越積極,陳文鍾執行長也分享根據最新趨勢,屬於「非常高風險」的患者應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70 mg/dL以下,而「極高風險」患者則應努力將指數降低至55 mg/dL以下,以幫助清除血管中的粥狀斑塊,改善血管功能,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復發。

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推出 血脂管理更便利

為了讓國人更便捷地管理自身健康,健保署同步推出了「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新增了「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專區」,提供疾病資訊、血脂檢驗報告等,幫助病友隨時掌握自己的血脂數據。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劉秉彥秘書長具象地比喻血管就像水管,長期未經維護的水管隨時會有爆裂的風險,只有及早控制膽固醇,才能防止動脈粥狀硬化,避免心肌梗塞或中風等致命疾病發生。

余先生在手術後開始嚴格遵循醫囑,每三個月回診檢查低密度膽固醇的數據,並學會使用健保APP隨時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他強調:「有過瀕死經驗,我拒絕讓美好生活戛然而止,會持續為美好人生努力!」

全民齊心 遠離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迎接健康生活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呂鴻基董事長表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殺手,據統計,每年有超過2050萬人死於這些疾病。本次(26日)2024世界心臟日記者會,台灣政府、醫界與民眾攜手合作,期待能夠提升國人的血脂管理水準,減少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帶來的死亡風險。透過健保署與九大醫學會共同推動的臨床路徑共識,以及創新的健康管理工具,台灣將邁向一個更加健康的未來。

【延伸閱讀】

眼壓正常也會青光眼 膽固醇高低也密切相關

為何膽固醇正常醫生仍建議吃藥? 一次了解血脂數值、治療目標評估方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30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