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ch 直播主與 Reddit 版主接連罷工!平台監管、用戶權益難兩全

網路社群時代,用戶經由平台提供操作介面、匯集網友以展開互動討論,平台則仰賴用戶產出內容,藉此賺取廣告收益,本是互利雙贏的局面,然而在仇恨言論、不實資訊的侵襲之下,這樣的平衡逐漸被打破。

近期從直播平台 Twitch 到時事論壇 Reddit,皆相繼發生用戶「罷工」向官方表明訴求的事件,也讓平台監管與用戶言論自由的兩難困境,逐漸浮上檯面。

#ADayOffTwitch:萬名直播主停播一天,力抗仇恨攻擊

仇恨攻擊一直是 Twitch 的平台管理難題之一,其形式包括用機器人程式於直播聊天室批評辱罵,以及肉搜直播主公布個資等,但此問題在過去數月急劇升級。今年 5 月,Twitch 應用戶要求推出了 350 多個關於性別、性取向、種族、能力等的頻道標籤,以便用戶更容易找到相關的創作者。然而這看似立意良善的功能,也讓一些少數族群的直播主,更容易被找出作為騷擾目標。

9 月 1 日,一些 Twitch 直播主發起 #ADayOffTwitch 行動,透過停止直播一天和在社群平台轉發「#ADayOffTwitch」倡議內容,向 Twitch 訴求更多保護創作者的措施,以應對漸趨氾濫的仇恨攻擊。《WIRED》報導指出,根據 TwitchTracker 數據,與過往的同時段相比,行動當天開直播的直播主減少了 10,000 多名。

#ADayOffTwitch
#ADayOffTwitch

但對於罷工行動,也有一些人持反對意見:對一些創作者而言,Twitch 是重要收入來源,也因為有廣告或業務合作夥伴關係,讓他們無法輕易罷工;也有人認為,仇恨攻擊者的目的,即是想讓少數族群直播主更加邊緣化,因此繼續直播並公開反對濫用行為,是較好的反擊方式。

Twitch 對罷工行動發表聲明表示,支持直播主表達自己意見,讓人們關注所提供服務的重要問題,將由改進違規帳號偵測封鎖等方式,幫助 Twitch 成為對創作者更安全的地方。

Reddit 版主關閉上百討論版,籲官方管控疫情不實資訊

有「美國 PTT」之稱的時事論壇 Reddit,今年初曾因 Gamestop 軋空事件一時聲名大噪,近期也傳出將 IPO 的風聲。8月下旬,為抗議 Reddit 官方未能有效管理疫情錯誤資訊,數十名志願性質的版主將一百多個討論版(subreddit)關閉,並要求官方刪除相關討論版塊。

對於版主們的行動,最初 Reddit 的回應以支持用戶言論自由為主,未採取管制手段。「異議是 Reddit 的一部分,也是民主的基礎,」 Reddit CEO Steve Huffman 寫道,「Reddit 是一個進行公開真實討論與辯論的地方。」

然而在關版行動一週後,到了 9 月 1 日,Reddit 新的公告改變了立場,表示經過數據分析,確定部分版塊故意在整個平台上傳播虛假資訊,違反了平台政策,宣布鎖定 54 個違規的討論版,包括對於疫情的科學處置,散播懷疑言論的 NoNewNormal 版。

Reddit_shutterstock_1078645505Resize 1280.jpg
Reddit_shutterstock_1078645505Resize 1280.jpg

幾位接受《WIRED》採訪的 Reddit 版主認為,他們的集體行動有助於推動這樣的變化。管理有著 1,560 萬使用者的 Futurology 版塊的 Agent_03 說:「如果沒有抗議和罷工,我相信 Reddit 不會對 NoNewNormal 和其他提供錯誤資訊的討論版,採取任何行動。」

用戶「起義」漸成常態,平台嚴正以待

近年來,愈來愈多用戶希望自己傾盡心力經營的平台能變得更好,並期盼避免單向受到平台政策宰制,以小蝦米團結力抗大鯨魚之姿,聯合諸多用戶向平台採取行動表達訴求。例如 2019 年一群 YouTuber 成立工會,發起「FairTube」計畫,要求 YouTube 提升演算法等決策的透明度、提供創作者直接與公司溝通管道、設立處理創作者和 YouTube 糾紛的委員會等。

跨國平台經濟監管組織 Fairwork 計畫主持人 Rafael Grohmann 指出,數位時代下的勞動者將會有更多的集體行動,與 Twitch 直播主和 Reddit 版主此次的作為相呼應。「他們已經不僅將自己視為『創作者』或『直播主』,而是將自己視為勞工,」他說道,「勞動力的平台化,意味著人們越來越依賴這些平台及其機制,以便在經濟上得以生存。」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平台由用戶的數位勞動獲益的同時,也可能因監管不善,反過來被用戶反噬,最糟的情況可能失去民心,造成用戶集體出走。這次 Twitch 和 Reddit 用戶不約而同以「罷工」向平台官方表達訴求,展現用戶團結行動的潛在力量,也反映平台透過用戶營利的同時,妥善與用戶溝通及管理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WIREDThe VergeTechCrunch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