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助理教授喬納斯:治療前列腺癌 液體活檢減低誤診

喬納斯教授談前列腺癌的誤診造成患者錯過黃金治療期的故事。(記者張庭瑜/攝影)
喬納斯教授談前列腺癌的誤診造成患者錯過黃金治療期的故事。(記者張庭瑜/攝影)

前列腺癌(另譯攝護腺癌)在全美致死率排名前五,在台灣患癌排名中也名列前五。患者往往因誤診耽誤最佳黃金治療時間,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助理教授喬納斯(Steven J. Jonas)在經過多年研究,為癌症患者帶來最新治療方向。他表示,小組的液體活檢技術越來越成熟,將能在未來造福大眾,減低誤診機率。

喬納斯出席南加玉山科技協會與仁愛醫院15和16兩日合辦「南加健保創新論壇」中表示,決心研究前列腺癌的原因時稱,自己初入研究圈時,曾為了踏入何種癌症研究圈而苦惱,在經過一番掙扎後,終於選定對男性影響層面最為廣泛的攝護腺癌為研究方向。儘管前列腺癌致死率在美排名第二,在台灣排名第五,但卻沒有引起大眾的警覺性。也因如此,他希望透過分享美國所經歷過的錯誤,讓台灣可以少走些歪路,也推動亞洲在該領域的進步。

喬納斯分享在前列腺癌領域一路走過的點滴,在先前,醫學界曾將前列腺癌分列出4大框架,用以定義罹癌徵兆、並搭配放射性手術治療,但因致死率極高,讓醫療界不得不朝新方向研究。研究團隊在嘗試許多方式後,都因後遺症以失敗告終。直至近期,喬納斯與研究團隊參照其他癌症治療,發現在蛋白質組水平上非常相似,只需應對前列腺癌上考慮雄激素受體。

在團隊的研究下,他們成功將用於乳癌檢測的PAM50基因標記分析用於前列腺癌中,另一名團隊成員開發三種基因組亞型 。但檢測組的使用卻不如預期中的廣泛,許多醫師在缺乏時間下,對於新測試也不知從何下手。只能讓患者進行漫長且煎熬的骨髓活檢。喬納斯透露,雖然這是前列腺癌最為常見的鑑測方式之一,但檢測結果只有50%具有參考價值,測試成本費用也時常嚇退病患。在診療間,患者最常問的問題是,保險能不能幫他們支付這筆檢測。長期的抱怨,也促使喬納斯萌生出設計新測試的想法。

因腫瘤循環腫瘤細胞脆弱及容易破裂的特質,團隊在研究時,同時需要可以考量在血液中的純粹壓力下,還能剖析血液中所發生的一舉一動。現在的喬納斯團隊成功設計出一套超過五種不同類型的檢測技術,讓醫師在觀察時,有前列腺癌、內臟、非內臟和非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樣本可以參照,而技術也逐漸走向成熟,讓許多醫師對此振奮不已。

喬納斯透露,現在團隊正嘗試與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簡稱NCI)資助的合作小組,將其推用到不同的臨床試驗中,來檢測及成熟化技術。相信液體活檢也將會是前列腺癌的未來發展方向,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新亞型變異病毒BQ.1+BQ.1.1蔓延 佛奇喊棘手
中共20大高層洗牌 李克強出路、習家班「入常」受關注
搭機熱+通膨高+燃料貴 感恩節聖誕節機票創天價